建奇功的實績,晉元帝司馬睿決定賦予李矩更大的權力和責任,以期藉助他的力量來穩固邊疆、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於是,在李矩的事業高峰階段,他被晉廷委以司州刺史的重要職務,司州作為當時的戰略要地,涵蓋了中原腹地的一部分,是連線南北、抵禦外患的咽喉之地。同時,他還被任命為都督司州諸軍事,這就意味著他全面負責司州的軍事部署與指揮,實際掌握了該地區的軍政大權,成為東晉在華北地區的一枚關鍵棋子。
五、衰落與悲壯結局
在太寧三年(325年)這個動盪不安的時代節點,李矩的命運迎來了嚴峻考驗。儘管他在對抗北方前趙的戰爭中建立了赫赫戰功,甚至對前趙的諸多名將形成了有力的壓制,但最終仍未能逃脫時代洪流中的變故與衰頹。當時,李矩麾下的部分士兵因為戰事的持久與艱辛,以及各種複雜的內外因素,萌生了背叛之心,他們密謀轉向投靠日益強大的後趙勢力,這種人心離散的局面使得李矩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李矩雖勇冠三軍,但面對內部的譁變與分裂,縱然竭盡全力也無法徹底平息叛亂。面對此種危機四伏的狀況,李矩痛心疾首,但他不失為一位深思熟慮、顧全大局的領導者。在無可奈何之下,他做出了一個極其艱難的決定:放棄原有的據點,率領仍然忠誠於他的部眾南下投奔東晉朝廷,希冀在那裡得到朝廷的接納與支援,以便重整旗鼓,繼續抵抗異族的侵犯。
然而,歷史在此刻似乎對他特別苛刻。在那場悲壯的撤退旅程中,當隊伍行至魯陽縣時,李矩遭遇了意想不到的災難。他在騎行過程中不幸墜馬,因傷勢過重而溘然長逝,他的傳奇人生就此畫上了令人惋惜的句號。儘管李矩的生命終結在了旅途之中,但他的忠誠與英勇、他在抵抗異族侵略、守護華夏文明疆界過程中的不懈努力與卓越貢獻,深深地鐫刻在了歷史的石碑之上,成為後人敬仰和銘記的一段佳話。他的逝世雖是一個時代的結束,卻是另一層面永恆價值的傳承與啟悟,激勵著後來者在同樣艱難困苦的時刻,依然能夠挺身而出,為家國大義奉獻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