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種對官員進行綜合評價和分類的方法,它使得吏部能夠根據不同官員的特點和才能,將他們分配到最適合的崗位上。
這些制度的創立,不僅大大提高了選才的效率和公正性,還為後世的選才授官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們為後來的朝代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鑑,使得官員選拔工作更加科學、公正和高效。
裴行儉在吏部的工作得到了朝廷和百姓的廣泛認可。他的公正無私和卓越才能贏得了人們的讚譽和尊敬。他的事蹟和成就也被後人廣為傳頌,成為了唐朝歷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四、出征邊疆,平定叛亂
上元三年(676年),吐蕃勢力日益強大,對唐朝的邊疆構成了嚴重威脅。裴行儉臨危受命,出任洮州道左二軍總管、秦州右軍總管,肩負起防禦吐蕃的重任。他深知戰爭之殘酷,更明白邊疆安寧對國家的重要性。因此,他精心策劃,嚴密部署,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
在與吐蕃的戰爭中,裴行儉展現出了出色的指揮才能和軍事謀略。他善於觀察敵情,準確把握戰機。他靈活運用兵法,採取攻守兼備的策略,成功抵禦了吐蕃的多次進攻。他的軍隊在他的指揮下,如同猛虎下山,勢不可擋。
調露元年(679年),裴行儉再次展現了他在軍事上的卓越才能。他成功計俘叛亂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這一戰績震驚了朝野。他憑藉過人的智慧和膽識,制定了一套精妙的計劃,成功地誘捕了叛亂的西突厥首領。這一勝利不僅鞏固了唐朝對西域的統治,也進一步提升了裴行儉的聲望和地位。
同年,裴行儉因功升任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大將軍,身兼文武兩職。他不僅在軍事上有著卓越的成就,在政治上也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能。他以其高尚的品質和卓越的才能,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讚譽。
次年,裴行儉再次出征,目標是東突厥的殘餘勢力。他率領大軍,長途奔襲,直搗敵巢。在戰鬥中,他大破東突厥阿史德溫傅及阿史那伏念所部,徹底平定了東突厥的殘餘勢力。這一勝利標誌著唐朝在北方邊疆的完全勝利,也彰顯了裴行儉在軍事領域的卓越才能和指揮藝術。
五、精通陰陽,善於識人
除了在政治和軍事方面的卓越成就外,裴行儉還精通陰陽曆法,善於鑑別人才。他能夠準確地預測天象變化,對於曆法的制定和改革也有著深刻的見解。同時,他還善於發掘和培養人才,所提拔的名將有程務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齒常之等,這些人在後來的歷史中都有著出色的表現。
六、一代名將,病逝追贈
永淳元年(682年),這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裴行儉因病逝世,享年六十四歲。他的離世對於唐朝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然而,他的貢獻和成就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唐朝政府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追贈他為幽州都督,並賜予他“獻”的諡號,這是對他一生貢獻的最高讚譽。
裴行儉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不僅在政治和軍事上有著卓越的成就,還在文化領域有著深厚的造詣。他的書法作品被譽為“筆力雄健,氣勢磅礴”,深受後人的喜愛和推崇。他的事蹟和成就也被後人廣為傳頌,成為唐朝歷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