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照例是最政治正確的西南少數mz同胞的艱辛採集漁牧生活寫照某個名叫卓瑪的黑黢黢但笑容甜美的姑娘,在滇南的十萬大山中,拄著木杖一腳深一腳淺地和母親一起採著松茸。
剪輯的節奏非常明快,鏡頭的跳軸微微凌亂,卻帶來了一股意料之外的、體味生活倉促艱辛之美。
從凌晨三點起床進山的原始零和博弈、到爭分奪秒的現代化全球化商業分工。80塊rmb一隻的松茸被採購後,6小時內就飛到東京街頭的高檔食材超市,作價10000出售。
矛盾,衝突,原始,零和博弈。無數抓眼球的元素,短短兩分鐘內畢集呈現。
“節奏確實不錯,比往年的同類題材作品都好。”牛部長雖然看過樣片,但是到了播出的日子,仍然看出了一些新意的評價,
“尤其是這個旁白帶節奏帶得太好了,農民,本來是被大多數城市居民觀眾所遺忘的,就算告訴他們農民苦,他們也產生不了共鳴和惻隱之心。
但是把零和博弈的傳統愚昧和現代商業全球化的衝突濃縮展現出來,效果就不一樣了這些人明明過著苦日子,處於全球供應鏈的最底端,卻只知道跟同村的人競爭,只想靠著‘比鄰居早起床’來撈更多錢。
這種反差效果,絕對會激起話題的。喜歡感慨‘華人劣根性’的人,會在網上抨擊這一點,會和周樹人先生那樣‘怒氣不幸、哀其不爭’。喜歡以同情農民為賣點抱團取暖的人,也能找到抱團共鳴的點,可謂是正反方的注意力都拉到了。
這個旁白文案,絕對是神來之筆啊!”
牛部長和陳導看了大約15分鐘,把前兩三個橋段看完了。這時,旁邊也恰到時機地走過來一個工作人員,遞上一份實時的收視率資料。
“才2。6%麼?距離首播4%還有很大的差距啊。”牛部長掃了一眼,對陳導說道。不過他的語氣並不嚴厲,顯然是有點意識到這部片子的話題度後勁。
“牛部長,這不才剛開始麼,我都不擔心你難道看不出來我走的路數?”
“那就看最終結果吧。”
第21章 無驚無險
“2。6%?哼,也算是夠面子了,提前一個月預告過的節目,觀眾至少沒有嫌棄乏味切臺。不過,估計也就這個水準了。”
說出這話的人,是個有點豬腰子臉的傢伙,他此刻正坐在導播室另一側隔壁的一間辦公室裡。
這人也是央視製作公司的一名編導,姓汪,也曾經制作過美食類的半紀錄半綜藝節目,可能是做得有點不倫不類,哪一部分的觀眾都沒抓住,所以當初就撲街了。
如今聽說陳導拍攝的《舌尖上的華夏》上映了,他也有些緊張,便託了放映部門的同事朋友,來了解一下第一手的資料。
可見,最關心一部劇放映效果的,除了製片人和發行人之外,就數競爭對手了。
有些東西,做爛一次不要緊;尤其在央視這種地方,總能推給“創新失敗”、“為了創新而付出的試錯成本”。
但是如果有對照組,混日子糊弄的難度就要大得多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現在看來,第一手的成績還在預料的可接受範圍內。
“我早說過你可以放寬心的麼,以我的經驗,這種節目上映後,基本上前10分鐘收視率定格在哪個點,後續也就沒什麼大的波動了。看得還行的也不會換臺,沒入坑的也別指望一集裡就能被旁人安利。”搭腔的是個寸板頭,正是汪導委託的那個朋友、牛部長手下一個副處長,姓苟,也是負責放送工作的。
按照經驗,看央視節目的觀眾,大多數是對節目要求比較隨便的,很多都只是懶得換臺。只有看到節目實在太爛太無聊,才會隨手調掉。至於那些本來就沒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