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道昌已經看到韓謙所擬的棠邑兵募卒及撫恤草案。
所有應募入伍的棠邑兵將卒,其眷屬視田地好差,皆授十到十五畝的口糧田,有斬級之功、重殘及戰歿的將卒,再加授十到十五畝的口糧田。
韓謙並不希望棠邑兵的功勳將卒轉變成新的地主,直接的田地賞授以三十畝良田為上限。
應募將卒的兵役以三年為限,除開口糧田外,兵餉每月合糧谷一石,所有的兵甲、馬匹乃鞋服等生活必需品,皆由營中給授。
三年役滿後,退入預備營,五年期間內,每年需要接受三個月的備戰,備戰期兵餉照正卒授給,其他時間減半授給。
五年預備期過後,除了戰時需要接受徵召外,平時自謀職業,但軍營會再減半發給貼補,直至終身……
這是韓謙早就在敘州推行的募兵制,韓謙雖然年前從敘州抽調兩千精銳,但有一批退入預備役的老卒,目前敘州的州兵規模已經恢復到三千人規模。
新一批的武官、胥吏以及一千名戰卒精銳,正從敘州趕赴增援棠邑的途中。
當然,在看過韓謙這份方案後,韓道昌到現在心情還沒有辦法平靜下來。
這份方案太耗錢糧了。
大楚目前正結合部兵制推行軍府制,目前差不多已經在禁軍、侍衛親軍體系全面實施。
軍府之兵戶,除了最初得授一部分田地耕種外,往後世代都需為兵戶,兄終弟及、父死子繼,不能中斷,除了獲得軍功脫籍外,要不然都沒有資格選任官吏。
而除了戰功賞賜外,兵戶編入營伍防禦徵戰,平時不僅沒有額外的兵餉,還要自備兵甲刀弓,甚至每十到十五戶都還承擔一匹戰馬或其他軍畜的養護,負擔極重。
軍府兵戶除了能比流民稍稍安穩一些外,實際承受了極大的壓迫跟剝削,但這種制度極大保證中樞有充足的精銳兵源外,也無需承受多重的財政負擔。
而要是照韓謙草擬的方案,棠邑兵每一名正卒的軍費開支,將是禁軍及侍衛親軍正卒的兩到三倍。
韓道昌雖然從政的時間不長,對軍政事務不甚瞭解,但他長期負責韓氏族產的經營,這裡面的帳他還是算得過來的,心裡暗嘆,韓謙要在棠邑維持兩萬人規模的兵馬編制,哪裡是投一百萬緡錢糧就夠的?
每年投入一百萬緡錢糧,也未必夠啊!
除此之外,韓謙還要韓道銘、韓道昌在朝堂之中為左廣德軍舊部爭取一項特權,就是所有參與過金陵戰事的左廣德軍舊部將卒,願意從新應徵編入棠邑兵,兵役期從他們當初加入赤山軍或左廣德軍算起,之前沒有授足的口糧田,或因為種種糾紛失去口糧田的,都可以從棠邑重新照新標準授給或補足。
這也意味著左廣德軍舊部最早的一批人,到明年初就能完成三年兵役期,轉入預備役……
第五百七十六章 裕溪河
歷陽戰事以千餘守軍出城投降劃上暫時的句號。
這一戰最激烈的,並沒有發生在歷陽城的攻奪上。
淮西禁軍倉促撤走後,溫博遣兵接手歷陽城的防禦,自然也是深刻意識到歷陽城雄峙巢湖、長江的戰略地位,考慮到楚軍反撲北岸會進攻歷陽,因而除了精銳守兵,也是將當時手裡所剩無幾的床子弩等戰械優先送入歷陽城,就是想著加強這麼一座雄峙巢湖東岸、南窺長江的重鎮的防守。
周處率部進逼城下,在城池高險、四周有護城濠環護的歷陽城前,也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能強攻下來。
僅僅將十數架笨重的壕橋車部件,透過江灘運到城下組裝起來,開啟直接進逼城牆腳的通道,就很費了一番氣力。
等這些準備工作都做好之後,架起來的旋風炮都還沒有將歷陽城西城樓轟塌掉,先是被圍困濡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