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8章 揚·索別斯基:波蘭之獅與基督教的救星

一、早年遊歷

1629年8月17日,揚·索別斯基(一譯約翰·索別斯基 [1]、揚·索比斯基 [5]、約翰三世·薩比斯基 [6])生於加里西亞的利沃夫附近的奧列斯科。他母親的祖父是波蘭王室大指揮官斯坦尼斯瓦夫·若烏凱夫斯基,他的父親雅科夫·索別斯基透過婚姻繼承了克拉科夫的若烏凱夫城堡。 [3]

索別斯基從小在克拉科夫受過良好教育。1646年至1648年,索別斯基和哥哥馬雷克進行了一次全歐洲的旅行,二人用2年時間周遊法國、尼德蘭和英格蘭,擴充套件了視野,並熟悉了西歐及其文化。

二、反覆波瑞

當索別斯基於1648年返回波蘭時,正值哥薩克人博赫丹·赫梅利尼茨基領導的起義如火如荼之際。索別斯基立即投入戰鬥,為波蘭國王揚·卡齊米日效力,參與鎮壓這場大規模的叛亂。1651年7月1日,索別斯基見證了波蘭在別列斯捷奇科的大捷,此役中波蘭軍隊重創赫梅利尼茨基及其韃靼盟軍,極大地削弱了起義軍的力量。然而,不久之後,索別斯基的哥哥馬雷克在1652年被克里米亞汗國的韃靼人俘獲並處死,這對他個人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1655年,波蘭與瑞典之間的第一次北方戰爭爆發,史稱“大洪水時代”。瑞典國王卡爾十世·古斯塔夫率領大軍入侵波蘭,迅速佔領了大片領土,波蘭國王揚·卡齊米日被迫流亡。在這種極端不利的情況下,作為波蘭主要將領的索別斯基做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他選擇投降瑞典。這一舉動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的爭議,許多人認為他是背叛了祖國。然而,索別斯基的動機可能更為複雜,他可能是在權衡利弊後,認為暫時投靠瑞典可以更好地保護波蘭的利益,或者是為了儲存實力,以便在未來合適的時機重新對抗瑞典。

1657年,形勢發生了變化。索別斯基再次變換陣營,加入了波蘭名將斯特凡·恰爾涅茨基的行列,共同抵抗瑞典的侵略。在恰爾涅茨基的領導下,索別斯基在把瑞典人從波蘭中部省份趕走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指揮的幾次關鍵戰役,如1657年的巴爾戰役和1658年的熱舒夫戰役,都取得了顯著的勝利,逐步恢復了波蘭的領土控制。

在此期間,索別斯基還在烏克蘭領導了針對叛亂的哥薩克人和韃靼人的其他軍事行動。這些行動不僅鞏固了波蘭在烏克蘭的統治,也進一步提升了索別斯基的軍事聲譽。1658年至1666年的俄波戰爭中,索別斯基繼續擔任重要角色,多次率軍與俄軍交戰,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其中最著名的是1667年在波德哈伊策附近的大勝,這場戰役不僅展示了索別斯基卓越的指揮才能,也為波蘭爭取到了有利的談判條件。

當耶日·盧博米爾斯基反叛揚·卡齊米日時,索別斯基堅定地站在了國王一邊。這種忠誠得到了國王的高度認可,索別斯基的職位迅速提升。1665年,他被任命為陸軍指揮官和大元帥,成為波蘭軍隊的最高指揮官。

三、爭位與作戰

1665年,揚·索別斯基與法國女子瑪麗·卡西米爾·路易絲·德·拉格朗熱·達爾基安結婚。瑪麗·卡西米爾是一位聰明且野心勃勃的女性,她積極策劃使索別斯基成為波蘭國王,但未能成功。隨後,索別斯基轉而接受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賄賂,支援法國候選人孔代親王競選波蘭王位。儘管法國人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波蘭貴族在1669年6月19日選舉米哈烏·克雷布特·維希尼奧維茨基為新國王。

米哈烏當選後,索別斯基立即開始策劃反對新國王。1670年,他的陰謀敗露,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拒絕承認法國捲入了這場陰謀。儘管如此,索別斯基並沒有放棄。1672年,他繼續活動,企圖促使維希尼奧維茨基退位,因為他認為維希尼奧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