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番外 拓跋珪:十五歲復國,制定殘忍制度,強娶美豔姨媽為妃

血雨腥風的童年

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人物以其非凡的經歷和獨特的性格,成為後世傳頌的物件。拓跋珪,這位鮮卑族的英雄,便是其中之一。他生於371年,地點是參合陂以北(今內蒙古涼城),是代國世子拓跋寔的遺腹子。拓跋珪的命運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波折。

376年,前秦苻堅趁代國內亂之際,揮師踏平了代國。原本以為會被遷往長安的拓跋珪,因代國舊臣的忽悠,得以留在了故國舊土。他的母親賀氏帶著他由賀蘭部遷到了獨孤部,在這裡,首領劉庫仁盡心盡力地侍奉著這位未來的英雄。

然而,平靜的日子並未持續太久。淝水之戰的爆發,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383年,前秦苻堅以百萬雄師南下滅晉,卻在淝水一戰中慘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原本統一的北方瞬間四分五裂。鮮卑慕容垂、西燕慕容泓、後秦姚萇等勢力紛紛崛起,苻堅也被縊殺。

獨孤部首領劉庫仁在幫助苻堅對抗反叛的後燕時,遭襲被殺。其弟劉頭眷成為新的頭領,但一年後也被劉庫仁之子劉顯所殺。劉顯試圖殺掉拓跋珪,但訊息被洩露,賀氏為了救兒子,主動約劉顯飲酒並將其灌醉,讓拓跋珪得以逃往母族賀蘭部。

在賀蘭部,拓跋珪並未完全安全。深得人心的他讓舅舅賀染干感到忌憚,於是謀劃將其殺掉。幸運的是,又一次有人將訊息告知了賀氏及拓跋珪,賀氏再度出面救下了兒子。這些童年的經歷,為拓跋珪日後的復國之路埋下了伏筆。

四處征戰:拓跋珪的復國與擴張

386年,年僅15歲的拓跋珪在母家賀蘭部的支援下即位代王,而後改稱魏王,年號登國。他復國後勵精圖治、任人唯賢、重用漢人、推動漢化、大力發展農業、與民休息,使得北魏(代國)得以飛速發展。然而,剛剛復國的北魏及拓跋珪依舊面臨著巨大危機,僅靠這些政策還不足以讓其在強敵環繞下立足,血腥的征戰是必不可少的。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拓跋珪東征西討、南征北戰,滅劉顯、破高車、攻庫莫奚、討賀蘭、退柔然、擊鐵弗部、殺劉衛辰、拒絕後燕封號。短短几年間,他將北魏推上了北方數一數二強國的位置。

其中,與後燕的爭霸尤為激烈。在拓跋珪起勢的這些年裡,後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當時後燕遠強於北魏,兩國一直通婚保持關係,使者往來不斷。慕容垂更是多次出兵救助拓跋珪。然而,一山難容二虎,隨著北魏的愈發強大,有著爭雄之心的拓跋珪終於有了嚮慕容垂叫板的資本。

391年,後燕將北魏宗室使者扣留,以向北魏求名馬,拓跋珪斷然拒絕,兩國關係急轉直下。北魏轉而聯結西燕共同對付後燕,然而西燕迅速被慕容垂亡國。華北大地上只剩後燕與北魏兩國對峙,決戰一觸即發。

395年,年近七十的慕容垂以太子慕容寶為帥統領諸子,發兵十萬直取北魏。拓跋珪見狀馬上召開戰前會議,商議決定向西撤退誘敵深入,同時向後秦求援。他抓住後燕去往前線送信之人,並讓他們到兩軍對峙的前線大喊慕容垂已死。慕容寶聽說後很是驚懼,後燕軍心不穩,繼而發生內亂,無奈之下後燕撤軍。拓跋珪抓住良機,以數萬騎兵瘋狂追擊,並於參合坡大敗慕容寶,坑殺後燕四萬降兵!

轉年,已然七十高齡的慕容垂引兵御駕親征,以報參合坡之仇。老將出馬一個頂倆,後燕大敗北魏。驚懼之下拓跋珪不知所措,決定放棄都城。然而天不遂人願,路過參合陂的慕容垂見後燕士兵屍骨如山,慚愧內疚之下頓時口吐鮮血,大病不起。後燕無奈退兵,在班師回朝的路上,一生富有傳奇色彩的雄主慕容垂病逝,慕容寶即後燕皇帝位,北魏轉危為安。

參合陂一戰後,後燕損兵折將,昏聵不明的慕容寶又較之慕容垂相差甚遠,北魏的繼續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