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1部分

儘管清代初期實際閉關鎖國的政策,但是海外貿易卻沒有完全堵死,在廣州還留下通商的口岸,所以貿易十分繁茂。在那個時期,幾乎每天都有外國商人到廣州採購大量的絲綢、瓷器、茶葉。同時為了滿足外國貴族高人一等的特權,自然有人接下了定製瓷的買賣。

不過由於定製瓷器的人太多了,為了節省時間,一些商人乾脆在瓷都做好了各種素坯,然後拉到廣州,讓定製的人選好坯胎,再請匠人加工描金添彩。這就是廣州織金彩瓷的雛形,然後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最終形成了新的品牌。

不管怎麼說,東西不僅是年代夠老,本身又夾帶了東西方風情,十分符合大眾的審美觀。所以在這個時候,拍賣的價格肯定是節節攀升。

本來王觀還打算舉牌的,但是看到方明升和餘味出手了,就沒湊這個熱鬧。事實證明他沒出手是對的,以方明升的身家,只要真心想買一件東西,沒有理由買不到。所以經過一場激烈競爭,方明升最終力壓群雄,把東西拍了下來。

看到一箇中國人笑到最後,一幫外國人卻是沒有什麼特別反應。畢竟近些年來,中國藏家的足跡遍佈世界,大大小小的拍賣場都有他們的身影,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

倒是方明升,拍下東西之後,臉上露出了笑容,輕聲道:“拜訪希爾先生的禮物有了。”

“嗯。”

王觀一怔,隨之有些恍然,隱約覺得這個希爾先生,應該就是方明升在英國的朋友了,也就是那個遺忘寶庫密碼的倒黴蛋……

與此同時,在王觀沉吟之中,下一次東西閃亮登場,正是清仿哥窯貫耳尊。東西呈長頸鼓腹立足,肩飾雙貫耳,高圈足外撇。器型高大、沉穩,修長挺拔,飽滿端莊。

周體施灰白色開片大小不一的仿哥釉,釉色肥厚滋潤,光瑩勻滑,器表開片因深淺不一故有金絲鐵線之稱,特徵明顯,古意盎然。

作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哥窯,以金絲鐵線,紫口鐵足的燒造特徵而聞名於世。同時又因為燒造年代和燒造產地的不確定性,而成為陶瓷史上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由於其中的神秘性,以及東西的稀少程度,哥窯向來是歷代藏家夢寐以求的珍品。

到了清代,哥窯珍品十分稀缺,只有極少部分流傳下來,根本滿足不了帝王大臣的需求,所以仿製品自然應運而生。

有文獻資料記載,清代仿製宋瓷的燒製大多是從雍正開始,而且仿製得非常成功。一種是黑色胎骨,釉色主要仿製傳世哥釉瓷,其具有紫口鐵足,金絲鐵線的特徵。另一種為白胎,用塗醬釉邊的方法來代替紫口鐵足,藝術效果稍微有點兒遜色。

現在工作人員呈獻出來的貫耳尊,就是白胎仿哥窯,大片小片的裂紋,十分古拙自然,充滿了別具一格的韻味。

對於這樣的東西,不僅是安德森先生、保羅先生興致勃勃,就是餘味也摩拳擦掌,輕聲提醒道:“東西看起來不錯,我也打算爭一爭,你們不要和我搶啊。”

餘味這是防患於未然,免得鶴蚌相爭,漁翁得利。

說起來,中國人不團結這一點,屢屢在拍賣場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如果是國內的拍賣會就不多說了,本來就是和自己人競爭,也無可厚非。然而在國外的拍賣會上,很多時候依然是與自己人內鬥。往往競價在最後,總是幾個中國買家在抬價。

而且還有一種最讓人憎恨的情況,當把價格抬高天價以後,事後那人就後悔了,寧願給違約金也不要東西了。這簡直就是存心給中國抹黑,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

所以一些著名收藏家,總是在節目中反覆勸告大家,收藏需要量力而行,其實就是在隱晦地表達心中的不滿。畢竟作為同胞,在外人眼中就是同一個群體,他們丟人了,大家也跟著臉面無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