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3頁

正文 第335章 李治來了

更新時間:10-10 13:53:40 本章字數:3517

李治一行人行程的速度並不是很快,好像是一個考察團。而杜如晦和長孫皇后也不催他,希望這個未來的大唐皇帝能夠進一步的瞭解大唐的發展情況。同樣杜如晦作為集團的會計,也十分的想知道大唐如今已經發展到什麼速度了。

當天下午,李治等人來到位於後世馬鞍山城南方二十里,一座名城已經被李世民命名為鋼城的新興工業城市,從這個城市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這座城市的主要工業就是冶練鋼鐵。

當李治騎著馬剛看到鋼城時,就發現城中高聳著許多巨大的爐子,那些是煉鐵的重要裝置,同時這些爐子冒出一股股黑色的濃煙,將整個鋼城的上空都染成了灰色。而當李治進入到城中時,鼻子中充滿了一種鋼鐵與焦炭混合在一起的味道,聞起來十分的刺鼻。

這次長孫皇后與李治的妻妾並沒有來,這裡的汙染實在是太嚴重了。很多的百姓已經被遷徙了,二是李治這次來看的是鋼鐵廠,對於女孩子來說,實在沒什麼意思,所以就沒有跟來。

進到鋼城之後,李治這才發現,原來整個鋼城其實就是一座巨大的鋼鐵廠,街道兩旁全都是一排又一排的生產廠房,而且整個城市除了兩千人的駐軍外,根本沒有任何的居民,所有在這裡工作的工人,全都住在城外五里的一處山谷中,那裡森林密佈,環境優美,可以遠離鋼城散發出來的不健康氣息,而且山谷到鋼城修建著一條雙向鐵路,方便工人進出鋼城。

鋼城是大唐最重要的一處的鋼鐵產地,年產量達到了兩千噸,另外在大唐還有其它幾處小一些的鋼鐵基地,再加上蜀地那邊的鋼鐵產量,大唐每年可以從這些鋼鐵廠中得到五千噸的鋼鐵,這個數字在後世看來不值一提,但是對於公元七世紀來說,已經十分了不起了,要知道在杜荷穿越之前,以大唐如此龐大的國土,每年的鋼鐵產量也不過才幾千噸,後來還是李用焦炭煉鐵,再加上對一些冶煉技術進行了改革,現在大唐的每年鋼鐵產量也不過才萬噸左右。

李治身為太子,對大唐的鋼鐵產量自然也十分清楚,所以在知道眼前這座鋼城的年產量竟然達到了整個大唐的五分之一時,自然也是驚的目瞪口呆,特別是在知道鋼城中的工人竟然才一萬餘人時,更加讓他難以置信,不過在他參觀完鋼城之後,他終於打消了心中的懷疑。

這主要是因為李治發現,在鋼城的鋼鐵生產車間中,已經大量的使用蒸汽機來代替人力,比如一種碎石傳送帶的使用,就節省了大量的勞力,另外還有碎石粉碎、鼓風等等,全都由蒸汽機來代替人力,如此大規模的普及蒸汽機的使用,這在大唐絕對屬於第一位,那些使用蒸汽機作動力的紡織廠與這裡一比,簡直就不值一提。

&ldo;哐啷!哐啷……&rdo;在鋼城的最中心位置,這裡是生產精鋼的生產車間,相比年產兩千噸的鐵產量,鋼城的鋼產量卻還不足百噸,這倒不是鋼城生產不出更多的精鋼,而是相比價格昂貴的鋼材,鐵的用途還是要廣泛的多,所以現在的鋼產量一直由李控制著,每年夠用就行了,暫時不求擴大產量。

李治看著眼前從傳送帶上運出來的一枚枚鋼錠,再看看身邊那些汗流浹背,不時用毛巾擦汗的工人們,心中也不禁有些感慨,以前他只知道鋼鐵對國家的重要姓,但卻還是第一次見到鋼鐵的生產過程,同時也第一次看到身邊這些工人,幾乎每人的手臂上都有燙傷,甚至有個別工人的臉上也有大片的燙傷,導致容貌十分恐怖,聽說那是發生事故被鐵水濺到,他們運氣好沒死,運氣不好的連個屍骨都找不到。

&ldo;趙先生,既然冶煉鋼鐵的工作如此辛苦也如此危險,那為何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