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荷一直陪家人玩到晚上十點多鐘,長樂她們才感覺到累了,然後各自結伴回到自己的房間休息,不過杜荷卻不能像他的家人那樣去休息,因為就在晚飯前,又有兩份檔案送到,只是因為要陪著長樂她們,所以杜荷還沒來的及看。
&ldo;叮鈴鈴~&rdo;隨著一陣急促的鈴聲,標誌著今天上午的學習已經完結,所有師生都可以去吃飯了。李治也停下興奮的思緒,將報紙放回原處,然後拿著自己的餐具來到學校的食堂。
相比他以前在泉州見到的學校,他們甘蔗小學無論是從硬體上還是軟體上,都比那所學校強上數倍,別的不說,光是一個食堂就能看出來差別,比如金城那所小學的食堂只是一排視窗,沒有吃飯的地方,學生領了飯菜要回到教室吃。
但是甘蔗小學的食堂卻有一個十分寬闊的餐廳,餐廳中擺放著一排排的桌椅,學生們以班級為單位,派出當天值曰的學生去領飯,然後抬到每個班級所在的固定位置,再由值曰的學生發給自己的同學。
開始時每個學生的飯菜量都是相同的,而且這些飯菜發給學生後,每個學生都必須要吃完,絕對不能剩下,當然了,若是有的學生吃完後感覺沒吃飽,可以自己再去盛一份。當李治走進餐廳時,剛好看到四個班級的學生們背著手坐在餐桌前,等著值曰生給他們發放飯菜。
剛開始的時候,李治還不太理解這種管理方式,畢竟在他看來,小學的孩子都太小了,沒必要對他們要求太多,所以他還甚至想過給教育院上書,要求放開對孩子們的管制。不過後來他聽說這種管理方式是李提出來的後,他回去認真思考了幾天,最後終於恍然大悟。
其實杜荷之所以定下這個制度,主要是為為培養孩子們的集體意識,讓他們習慣在集體中生活。要知道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只有讓一群人團結起來,才能發揮最大的力量。後世對中國人有種說法,那就是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一群中國人就是群蟲,其實這就是說中國人沒有團結合作的意識,因此杜荷才借鑑了後世國外的一些教育方式,從小就培養這些孩子的集體意識。
說起來杜荷手中的人口實在太少了,哪怕是從大唐拼命的移民,現在李手中的漢民數量也才剛剛到達一百五十萬,如果再過一年的話,估計會超過兩百萬人。雖然兩百萬看起來並不少,但是瓊州的生活富裕,而且以後還會更加的富裕,若是讓這三百萬人自願參軍的話,肯定沒有多少人願意,所以杜荷已經在準備頒布義務兵制度了,到時所有適齡的男子,全都要到軍隊中歷練一翻。
所以從小受這種教育方式長大的孩子就有了一個優點,那就是在他們參軍後,肯定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軍營中的那種集體生活,訓練出的軍隊也能更大限度的發揮出戰鬥力。
李治來到餐廳中的教師區,相比學生那邊的嚴格管理,老師這邊卻要自由的多,他們吃的飯菜和學生一樣,只不過想吃多少就打多少。李治打了三兩米飯和一份甜湯,然後又用盤子盛了半份孜然羊肉和半份炒青菜。他之前不能吃肉的毛病早在工廠就改掉了,每天幹活是又累又餓,不吃肉可不行。不過自從他來到學校後,不再幹那些體力活,使得他的飯量一下子減了一半,現在他打的這份飯若是放在以前,頂多隻能吃個半飽。
李治端著飯菜找了個位子坐下,拿起筷子剛準備吃,忽然旁邊有個人坐到他身邊低聲說道:&ldo;小九,你今天一上午跑哪去了,咱們學校可是要發生大事了!&rdo;
李治根本不用抬頭,光聽聲音就知道是學校裡唯一的體育老師顧傑來了。這位顧傑顧老師是個四十歲左右的漢子,身量雖然不高,但卻十分強壯,若是仔細觀察的話,可以發現他右手的手掌光禿禿的,只剩下一根大拇指,其它四根手指全都不見了。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