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兒女的婚事都是聽從父母之命,所以劉頭在聽到老王要和三娘商量時,還以為是老王的推脫之辭,因此有些不悅的道:&ldo;老王,三孃的婚事不是你說了算嗎,還與三娘商量什麼?&rdo;
老王卻是苦笑道:&ldo;劉頭有所不知,當初與劉家定親是我的主意,後來劉家退婚,老婆子可沒少怪我,所以現在三孃的婚事我可不敢做主,還是看她的意思如何,反正三娘和胡漢也見過面。&rdo;
老王說完,向劉頭他們拱了一下手,然後就去找三娘商量了,而留下來的胡漢則是忐忑不安,就好像是衙門中等著宣判的犯人一般。
過了好一會兒,老王才從後院轉過來,臉上帶著幾分笑意道:&ldo;劉頭、胡漢,剛才我已經和三娘商量過來,三娘倒沒說不同意,不過她覺得和胡漢認識的時間還短,對他的人品瞭解的也不多,所以若是曰後胡漢你有空的話,就來家裡坐坐,和三娘聊聊天,咱們也都是窮苦人家出身,沒那麼多的規矩,只要三娘覺得你不錯,那咱們就定親!&rdo;
&ldo;謝……謝謝王伯!&rdo;聽到老王的話,胡漢激動的連話都有點結巴了,而劉頭他們也都紛紛上來恭喜,雖然這門親事還沒有最終定下來,但是人家三娘都願意和胡漢接觸了,說明三娘對胡漢的印象不錯,而以他們對胡漢的瞭解,這小子的人品也的確不錯,所以這門親事應該沒有問題。李治親眼看著一門親事在自己面前定下,他也同樣感染了胡漢的喜悅,這種喜悅是他以前從未體驗過的,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忽然明白杜荷安排自己進入工廠的真正原因。
正文 第354章 李治的平民生活
更新時間:10-10 13:53:52 本章字數:4174
當初李治來瓊州的時候,只是希望透過瓊州的調查與瞭解,再與大唐各方面的情況做出對比,然後找到解決的辦法,以便曰後能更好的接過父親李世民的班。而且在來瓊州之前,他在大唐各地,以及泉州、洛陽遊歷時,也是這樣做的,對身邊的各種見聞都做了詳細的筆記,從中也發現不少有用的地方。
不過在來到瓊州後,杜荷卻讓他隱姓埋名,進入這間工廠做一名普通的工人,當時李就告訴他,這是讓李治體驗一下普通人的生活,不過李治對此並沒有太在意,因為在他看來,杜荷主要還是讓他以一個普通人的角度,融入到瓊州的生活中,以此來更好的瞭解瓊州的各方面。
不過在看到胡漢與三娘這對普通人的婚事大體上定下來後,李治忽然有了一種明悟,因為他發現,當初瓊州讓自己體驗生活,其實這真的是他的主要用意,雖然他以一個普通人的角度,可以看到以前看不到的地方,對臺灣各方面的瞭解也更深,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並不是最重要的。
李世民生於隋末,從小跟著父親四處走動,後來更是四處徵戰,對民間疾苦十分的瞭解。李在後世時,也是一個普通的百姓,知道小人物們的喜怒哀樂,所以他們在施政時,都能從百姓的角度考慮,知道自己下達的政令對百姓們的影響,從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政令對百姓們的傷害,但是這對於從小生長於深宮的李治來說,卻無疑是十分困難的,因為他的成長環境根本不容許他體會到普通百姓們的快樂與苦惱。
也正是如此,瓊州安排李治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讓他體驗一下平民百姓們的生活,以此來彌補李治在成長過程中的缺失,可以說這段生活經歷才是他最寶貴的財物,也會影響他曰後在施政時的考慮結果。
想明白了這些,李治終於長舒了口氣,幸好他明白的還不算晚,他的體驗生活也才剛剛開始,還有半年多的時間,相信透過這段時間的體驗,自己能與父皇和瓊州他們更加的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