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隊世界盃出線已經過去了三個星期,餘波還在。
大家在電視上、網路中,以及各種戶外廣告欄裡,都能越來越多地看見國腳們的身影。他們代言某品牌、某產品的廣告普天高地,到處都是。
原本人人喊打猶如過街老鼠的中國足球,一下子變成了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車見車載的香餑餑。
但過猶不及。
當大家都被廣告中國腳們虛假的笑容轟炸的有些審美疲勞之後,輿論中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開始批評起目前這種現狀。
批評者認為中國球員們現在有一種心態,彷彿大功告成,是時候痛飲慶功酒,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享受甜美的回報了。
至於明年的世界盃……管他的呢!
這對於中國足球來說並不是好事。
實際上打入世界盃決賽圈僅僅是個開始,絕對不應該成為一個結束。
再加上有些國腳們可能是餓久了,也不挑食,只要給錢,什麼廣告都接,什麼代言都做。引發了一些負面影響。
導致輿論開始反轉。
在這樣的情況下,“胡萊森林”似乎就變成了一個標誌性事件。
公眾輿論對這件事情展開了熱烈討論,諸多媒體爭相報道,最後是國家媒體的定調:
“胡萊作為一名足球明星,在球技出色的同時,更難能可貴的還有身為一個明星的責任擔當。明星如何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胡萊給我們所有人都做了一個良好示範。同時幹實事而不是圖虛名的做法也引人深思——當今社會,需要的正是胡萊這樣埋頭幹實事的人!”
這番定調之後,國腳們集中接廣告代言的事情才算是慢慢熱度消退。
人們在最初為中國隊殺入世界盃決賽圈感到高興之後,現在也開始意識到只是高興殺入世界盃是沒用的。
現在需要考慮的是我們在世界盃上能夠拿出什麼表現。
如果僅僅只是去世界盃丟人現眼,那還真不如別去世界盃。
而決定中國隊能夠在世界盃上拿出什麼表現的首要因素,自然是……誰負責帶領這支中國隊去世界盃。
所以現在就出現了一些聲音,認為足協應該慎重考慮中國隊主教練人選問題。
有些人會覺得一頭霧水——中國隊主教練不是施無垠嗎?人家都帶領球隊打進了世界盃,為什麼還要慎重考慮主教練人選,讓他繼續執教不就完了?
還真有人不這麼想的。
雖然施無垠率領這支球隊獲得了世界盃參賽資格,他們認為以施無垠的水平,能夠做到這一步就是極限。
換句話說,他們覺得施無垠的水平是“亞洲級別”的,和亞洲球隊交手還行。可如果去了世界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球隊交鋒,就力有未逮了。
所以為了避免中國隊上世界盃丟人現眼,足協應該考慮換帥。換一名無論是名氣還是水平都要高於施無垠的名帥。
別看施無垠是帶領中國隊打進世界盃的功勳教練,但這種說法卻依然很有市場。
畢竟從客觀事實上來說,無論是威望名氣還是水平實力,施無垠肯定都沒辦法和那些世界名帥比。
持這種觀點的人也不覺得自己是在否定施無垠的水平,他們承認施無垠在這次世界盃預選賽中的貢獻和成績,但他們覺得為了中國隊的未來,施無垠的水平還不夠。
這就像是把一顆衛星送入太空軌道一樣,需要一二三級火箭。一級火箭負責讓搭載衛星的火箭升空,等達到一定高度,一級火箭燃料耗盡之後,就自動脫離,而二級火箭再進行點火,繼續推動飛行。
最終衛星能夠成功抵達預定軌道,是三級火箭一起努力的結果,任何一級火箭都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