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也採訪好幾天了,你們覺得胡指導說的怎麼樣?”
在車上,林學義問和自己一起工作的攝影師們。
大家面面相覷後,其中一個最年輕的攝影師說道:
“我覺得……胡指導有些過於理想主義了。”
林學義示意他繼續說。
他便繼續說下去:
“其實胡指導的那些理念也不是什麼新奇事物,在咱們國內,關於青訓理念的爭論也早就有。全中國也不只是有胡指導一人在堅持這麼做,只不過很多人在壓力之下,最後沒能堅持下去而已。他說小學階段不要看成績,但怎麼可能不看成績呢?就連每個城市的區縣都有對應的聯賽,既然有聯賽,那肯定有排名,有成績上的要求……那憑什麼要求那些學校不追求成績呢?除非取消所有小學比賽,那球迷又要說了,中國足球青少年賽事少得可憐,不踢比賽怎麼能成長……
“只要踢比賽,就肯定會對成績有要求。畢竟成績是考核教練水平的唯一標準——你說你水平好,誰知道?帶隊踢比賽一塌糊塗,哪能服眾?所以我覺得胡指導也就是因為他是胡萊的爸爸,學校才這麼容忍他,換成一個普通教練,早就下課了……”
另外一名攝影師反駁道:“但我覺得胡指導說得對,小學生階段就一味追求能贏球的踢法,最後的結果就是我們的球員從最開始就長歪了。長傳衝吊也就是能夠在低年齡段裡好贏球,等年齡再大點真行不通。而且對個人球商和球技的增長,也沒什麼好處……”
“你說得對。”第一個攝影師說,“我也沒說胡指導堅持的東西是錯的。我只是說大環境如此,大家都追求成績。如果你拿不出成績來,就算你堅持的東西是對的,都有可能被迫放棄。胡指導因為是胡萊的爸爸,還能頂得住壓力,其他人呢?在大環境暫時不能改變的現在,胡指導他們還是得拿出成績來,才能說服大家都走這條路,否則……還是難啊。”
大家都知道他說的有道理,他們那天採訪了胡立新之後,也被胡立新的理想所打動,但是過了兩天冷靜下來之後,再一想現狀,還是有些氣餒。
現狀如此,一個胡立新又能改變什麼的呢?
就算是在他所掌控的南城小學裡,不也有學生家長不理解嗎?
他們留在校隊裡,並不是真心接受胡立新的那套理論,而只是想蹭胡萊的熱度。
胡立新用他兒子的名氣做了一個精美的盒子,包裝起他的少兒足球培訓理念這顆明珠。
但大家卻只想要得到盒子,而把明珠棄置一旁。
大家原來以為國家隊連續兩屆打進世界盃決賽圈,中國足球的未來應該是越來越好的。但現在他們又覺得未來似乎並不像他們以為的那麼光明……
“這確實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林學義說道,“沒有成績就無法說服別人相信你的理論。但堅持這套理論,現階段又很難贏球……似乎成了惡性迴圈。所以這就是我們要來第二站採訪的理由……到了。”
隨著他一句“到了”,商務車在路邊緩緩減速,直至最終停下來。
一座掛滿橫幅的大門出現在他們眼前。
“熱烈祝賀我校校友胡萊、夏小宇、羅凱幫助中國國家隊連續兩屆殺入世界盃!”
“中國足球從這裡走向世界!”
“恭喜我校校友胡萊歐冠決賽大四喜,創造歷史!”
“熱烈祝賀我校校友李青青連續兩屆問鼎歐冠!”
“國家級足球示範高中東川中學歡迎您!”
※※※
林學義站在東川中學足球場的看臺上。
眼前這座球場和他在十年前孫副總編拍攝的影片中看到的又不太一樣了。
主看臺對面本來是一面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