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4部分

在哈爾濱的郊區,松花江北岸,兩地距離並不遠。

這是一座普通的東北小縣城,一條呼蘭河橫貫西部地區,養育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

如果沒有蕭虹,沒有那部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留下印記的《呼蘭河傳》,或許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座小縣城的存在。

這就是小說家的影響力。

《呼蘭河傳》是蕭虹對於故鄉的記憶。

她寫出了一個北方小城鎮單調的美麗,人們的善良與愚昧,有諷刺,也有幽默。

開始讀時感覺輕鬆,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它更像是一篇敘事詩,或者一幅風俗畫,亦或者是一串悽婉的歌謠。

和魯訊對於故鄉農民的批判不同,也異於《邊城》對於湘西風俗和人物的追憶。

蕭虹的《呼蘭河傳》採用女性的視角,用散文的筆觸娓娓道來,儘管悽婉,儘管憂鬱,卻仍然美麗得動人。

這正是她被稱為天才女作家的原因所在。

在民國時期,能夠稱為天才女作家的並不多,也就是丁靈和張愛靈可以相比較。

其他女作家或許同樣傑出,但在作品的靈性上,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上,在別具一格的文筆上能夠和她們相提並論的很少。

馮程程不明白林子軒為什麼來到這座小縣城,林子軒只說是過來郊遊。

只是這座小縣城實在是太普通了,沒有什麼景緻可看,不過只要是兩人一起遊覽就好,不必分在什麼地方。

林子軒對照著《呼蘭河傳》中的描述尋找,有點探訪名人故居的意味。

或許蕭虹的記憶有偏差,也或許是文學加工的需要,呼蘭縣和小說中不太一樣,他找了好久才找到蕭虹生活的張家大院。

他沒有貿然尋找蕭虹,而是以遊客的身份和張家人攀談起來。

在這座偏僻的小縣城,沒有人認識來自上海的家,他們只是覺得這位先生和太太很有氣質,想必是大戶人家出身。

張家在呼蘭縣是個大家族,生活較為富裕,人多嘴雜。

林子軒根據記憶很快鎖定了蕭虹的家庭。

在這一時期,蕭虹的母親已經過世,有一位繼母,她的父親時常不在家,蕭虹在縣第一女子初高上學,平時住校,只有假期才會回來。

在張家人的介紹中,蕭虹似乎並不是一個乖女孩,心比較野,一直想到哈爾濱上學。

林子軒和馮程程來到蕭虹所在的中學,在學校外邊看著裡面的學生。

片刻之後,他和馮程程離開了呼蘭縣,返回了哈爾濱。

他來過,看過,就已經足夠,並不一定真的要見面,以後還有機會。(未完待續。)

第三百一十九章 動盪之年

1926年4月15日,張座霖的奉軍佔據天津,到了17日,奉軍進入北平。

馮羽祥的國民軍朝著蒙古潰敗。

至此,這次戰事以張座霖的勝利而告終,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落入張座霖之手,他成為中國政壇最為耀眼的人物。

一時風頭無兩。

不少人認為張座霖最有可能一統中國,有帝王之相。

在歷史上,往往從北方起兵的人物佔據優勢,揮軍南下,成就霸業。

奉軍入京,標誌著張座霖掌控了中國政治權利的中心,東北地區自然要謳歌讚頌一番。

林子軒所在的哈爾濱一片歡騰,當地的報紙上甚至出現了讓張座霖就任大總統的呼聲,似乎張座霖就是天命所歸,能夠拯救中國的那個人。

林子軒卻知道這只是曇花一現,這一時期是張座霖的巔峰,可惜沒能持久。

對他來說,好訊息是戰事平息,可以離開哈爾濱,前往北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