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艘德國船被驅逐出祖國,去往西方,他們大多定居在柏林或者巴黎。
蘇聯當局認為只有清除他們,才能“淨化俄羅斯”。
在這一時期,蘇聯對於這些**********的知識精英採取驅逐的方式,不像後來斯大林執政期間採取迫害的方式。
這是他們的幸運。
林子軒不認識這些蘇聯作家,這些蘇聯作家同樣不知道林子軒是誰。
林子軒的書籍沒有被翻譯成俄文,他的小說不具有革命性,充滿了資產階級情調,在蘇聯根本無法出版。
這樣以來,所謂的交流就成為一種形式。
蘇聯的作家們大談革命文學,批判資產階級文學,把西方的著作都批評了一番,只有那些讚揚或者親近蘇聯的作家才能得到他們的好評。
林子軒沒讀過他們的著作,也就無從談起。
他本來寫了一篇稿子,想要談一談中國文化和俄國文化的淵源,看到這種情況,也就放棄了,而是說起了中國新文學的發展。
僅僅是泛泛而談,他對這次的交流會不抱什麼期待。
他們開會的地點在蘇聯的作家協會,交流會結束,有人帶著林子軒參觀作協的榮譽展覽室,介紹蘇聯這個時期的著名作家。
展覽室內掛著不少畫像,每一位著名作家的畫像下面都有他們寫的書籍和獲得的榮譽。
高爾基排在第一位,獲得的榮譽也最多。
作協的負責人充滿自豪的一個個作家介紹過來,其中有一位叫做扎米亞京的作家介紹的特別簡短,只說了名字就結束了。
這倒引起了林子軒的興趣。(未完待續。)
第三百一十三章 看來你已經有了靈魂
在林子軒的腦海裡有關於扎米亞京的少量資訊。
這位蘇聯作家是和英國作家奧威爾,以及赫胥黎相提並論的人物,他們三人寫了三部小說,被稱為“反烏托邦三部曲”。
分別是扎米亞京的《我們》,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和奧威爾的《1984》。
《我們》於1924年以英文在美國出版,《美麗新世界》出版於1932年,《1984》出版於1949年,無論是《美麗新世界》還是《1984》都有借鑑《我們》的地方。
扎米亞京出生於1884年,畢業於彼得堡工業學院造船系。
1914年發表了小說《外省小城》,高爾基盛讚其寫作才華,他積極參與俄國的十月革命,兩次入獄,三次流放。
可以說是革命的中堅份子。
俄國革命爆發後,他趕回俄國,發表多部戲劇和小說,成為彼得堡文學界的領軍人物。
然而,蘇聯成立後,他敏銳的察覺到新制度中存在的種種弊端,寫作了一系列批評的文章,因為批評新政權政策和諷刺現狀被蘇聯報紙點名批評為危險的顛覆分子。
他於1920年創作了小說《我們》,受到了當局嚴厲的批評,禁止在蘇聯出版。
直到1924年《我們》的書稿才被帶出蘇聯,在西方社會出版。
扎米亞京說過:“真正的文學只能由瘋子、隱士、異教徒、幻想家、反叛者、懷疑論者創造,而不是那些精明能幹、忠誠的官員創造。”
他從一位革命的堅定擁護者變成顛覆分子,只是因為看到了問題,說了真話。
當一位知識分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只知道惟命是從的時候,他和奴隸有什麼分別。
《我們》是一部融科幻與社會諷刺於一體的小說。寫了一個發生在未來的故事。
在這個未來世界裡,居民已經徹底失去個性,以至於沒有自己的名字,只以數字命名。
他們住在透明的玻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