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後世,這就是生理衛生課。
可就算是後世的老師講生理衛生課的時候都是遮遮掩掩,可以想象,在民國時期,張京生的所作所為有多麼的大膽,可以說是驚世駭俗。
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感覺派小說
林子軒在穿越之後,逐漸發現了一個在後世會被大多數人忽視的事實,那就是後世的語文課本實在是太過強大了。
課本里的文章囊括了古今中外諸多散文、小說和詩歌,而且大部分都是名篇。
加上課外導讀的部分,他都驚訝於自己的閱讀量。
但當時上課的時候並不覺得自己學習的都是文學的精華,反而不怎麼喜歡,覺得枯燥。
或許和老師總是講課文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有關,什麼揭示了資本主義的腐朽沒落,什麼表達了作者對於封建社會的批判。
一箇中學生懂得這些麼?喜歡聽這些麼?
林子軒並不是想批判語文教學的方式,而是覺得語文應該講述文字的美妙,而不是分成一段段的講解或許連原作者都不知道深刻含義。
當然,真要是那麼講,中學生可能還是聽不懂。
總之,穿越之後的林子軒意識到語文課本這種大殺器,給他提供了眾多作家的作品。
雖然有些文章只是節選,但沒關係,他只要知道大概的情節設定就好了,他有龐大的寫手團做後盾,完全可以進行二次創作。
他想要鄭重的提醒以後的穿越者,穿越帶著語文課本就好了,那種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伊豆的舞女》是高中一年級的讀物,它是川端康城早期的作品。
充分體現了川端式的“佛典”文學特徵,由於受佛教宇宙觀的影響,川端康城的人生理想顯得既氣勢恢宏,又虛無縹緲。
小說透過一位孤兒出身的大學預科生去伊豆旅行,途中與流浪藝人結伴而行,其間對一位14歲的舞女產生了一種似戀非戀的愛慕之情。
小說帶有日本文學的典型特徵,刻意的精緻,淡淡的哀傷和朦朧的意境。
這是林子軒在後世的課外讀物中看到的解說文字,其中還有對川端康城生平的簡單介紹。
川端康城出生於1899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是日本新感覺派作家。
所謂新感覺派是日本20年代初出現的一個文學流派。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日本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但1920年爆發了經濟危機,給社會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困難,社會上蔓延著一種虛無和絕望的思想,以及西方貪圖瞬間快樂的風氣。
新感覺派認為,人們要以視覺、聽覺來認識世界和表現世界。
他們認為藝術家的任務是描寫人的內心世界,而非表面的現實,他們強調主觀和直感的作用,認為文學的象徵遠比現實重要。
新感覺派傳入中國,在20年代的上海風靡一時。
這類小說大多取材於大都市的病態生活,透過描寫大都市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日常現象和世相世態,暴露出都市男女的墮落與放縱、寂寞與空虛。
非常適合上海灘十里洋場的氛圍,成長為中國最完整的現代主義小說流派。
在後世,新感覺派的代表人物叫做莫嚴,他的《透明的紅蘿蔔》以構思的奇特、感覺化、體驗化的敘事方法和空靈的意境震動了文壇。
在西方文壇,這種寫法叫做意識流。
在日本,意識流加上日本特有的唯美主義就成了新感覺派。
中國作家則力圖相容各種不同的表現手法,把“心理分析、意識流、蒙太奇等各種新興的創作方法,納入了現實主義的軌道”,因而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