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熟的操作,終於小心的分離出了粗雷汞晶體。然後再用蒸餾水反覆沖洗,去除殘留的母液,包括對雷汞的穩定性、以及對槍械金屬零件有害的各種雜質和酸。最後再經過乾燥,第二天,一些灰褐色的晶狀粉末——雷汞,終於呈現再眾人眼前。
早在1808年,法國槍械工程師包利應用紙火帽,發明了紙包彈。1814年,英籍美國人齊舒亞•;肖發明成功了銅製雷汞火帽。以工部、內務府目前的技術跟裝置來說,批次生產銅製火帽還不現實,所以只能生產紙包彈。好在戴桐對這東西十分在行,在他的指點下,把少量雷汞放在兩張紙中間,加入硝化棉,捲成紙卷後再在前端裝入一個長形鉛丸,一顆紙包彈就算做成了。
至於長形彈丸,也是根據蕭然的建議特意熔鑄的,它的優越性在於一方面可以減小飛行時的空氣阻力,同時,長形彈丸同槍膛的接觸面積要比球形彈丸大得多,能更好地嵌入膛線,既減小了膛線的深度,又提高了射程和精度。
做好了子彈,一行人興沖沖的殺奔北山獵場。測試的結果讓所有人震驚無比:普通型步槍的射程竟然達到了400米,射速為每分鐘10發左右;而長支的狙擊步槍有效射程居然達到了700米開外,如果能再配備上光學瞄準具,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在這個距離上蒼蠅都別想飛過去!
這也表明羅爾託製取出來的雷汞完全符合要求。雖然這種方法土了點,並且效率不高,但作為火帽引火藥來說基本上還是可以滿足需要的。至於無煙火藥,工藝則簡單的多了。下一步需要的就是適當的改進工序和擴大生產規模,不用蕭然吩咐,戴桐已經開始擬摺子準備上呈了。
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槍管。單純靠國外採購看來是行不通的,而自行生產又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一系列的技術瓶頸。看來這個問題只能留到以後再想辦法解決了。
在咸豐十年,清政府還沒有開辦正規的兵工廠,雖然工部跟內務府都有自己的加工廠,但規模實在有限,所以大部分軍工生產都是依賴於民間的作坊式作業。包括火藥等原材料,也是委託製造商來生產的,這種方式有些類似於現代家電行業的Oem——也就是所謂的貼牌身產。這種制度最大的弊端,就在於製造標準不統一,不能達到制式化要求,武器的零部件及彈**大多是不能通用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在清朝以騎射為根本的制度下,兵器、尤其是新型火器的製造經費一直是固定的。但是物價、工價一直在漲,比如火藥,雍正年間的時候每斤採購價格是白銀2。6分,到了嘉慶年間是每斤2。1分。製造者無利可圖,反而虧損。製造商為了防止賠累,賄賂官員、偷工減料也就成為必然。
比如1835年,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新制大炮40尊,結果在試放過程中炸裂10尊,炸死兵丁一人,炸傷一人,另還有5位火炮有其他問題。他檢查炸裂的火炮,發現“碎鐵渣滓過多,膛內高低不平,更多孔眼”,其中有一空洞更是“內可貯水四碗”!這種豆腐渣工程居然出現在守護國門的大炮身上,實在是令人髮指!
此情此景,關天培只能仰天長嘆:“中國之官炮,之官船,其工匠與監造之員,惟知畏累而省費,炮則並渣滓廢鐵入爐,安得不震裂?船則脆薄腐朽不中程,不足遇風濤,安能遇敵寇?”
所以蕭然提出兩點,要求戴桐一定嚴格把握:第一,建立嚴格的生產標準,寧可犧牲產量,但每一個零部件、每一顆子彈都必須符合設計規格,以確保戰場上能夠通換通用;第二,質量必須嚴格把關,如果經費不足,可以暫緩生產,但絕對不能出現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現象。
戴桐拍著胸脯保證:“放心,一共300條來復槍管,要是我只造出299條槍來,不用你吩咐,老戴自己就摘了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