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員都不能跑了,”劉玉民邊說邊搖著頭,“這不是去上班。這是中國籃球。這是不能接受的。”

羅茲的腦子裡一陣眩暈。哪個耐克的庫房裡能夠找出足夠裝備整個聯盟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緊身運動短褲?可能這些玩意兒根本就沒有存在過。比賽後,羅茲跟著劉玉民走進更衣室,在那裡她和一些仍然穿著這種球衣的球員聊了幾句。

“那些短褲很糟吧,嗯?”她說,“你是不是穿著都不能跑了?就好像是穿著裙子。”

“不,我們很喜歡。”一個球員很熱情地回答。

“是啊,它們很棒而且很舒服。”另一個說。

劉女士轉過頭對著羅茲揚了揚眉毛。他得救了,中國籃球的主管領導讓這種球衣保留了下來。這種模式似乎在接下來每一種革新中都存在著:一開始是抗拒,然後逐漸被接受,最後頗為不情願地尊敬。“劉女士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羅茲這麼描述,“她必須要決定是留在老的體系裡面,或者是敞開大門,讓外國人進來創造一些新的東西。”

位於上海市區陳舊的靜安體育館,很難看得出這是一個發掘運動員的金礦。這裡距離上海主幹道南京路很近,體育館就在一長列電器商店和小吃店後面,入口處隱藏在一家書報亭後面,大喇叭裡放著各種新聞公告。

1996年秋天,羅茲悄悄走進這座昏暗的體育館時,肯定沒有期望能發現些什麼。這只是為歡迎上海大鯊魚隊升入CBA甲級聯賽而臨時舉行的一個聯歡會。上海隊由市體委和國有的上海東方電視臺共同擁有,這支運氣不怎麼樣的球隊終於從甲B聯賽的泥潭裡爬了出來,但依然被認為是CBA最弱的球隊之一——遠遠不是耐克和上海的領導期望的那種,能代表過去以及將來中國經濟中心城市應有地位的強隊。畢竟,非常有雄心壯志的市政府才剛剛(1994年)在黃浦江畔建造起了中國最高的建築物,四百六十八米的東方明珠電視塔,這座針狀與球體結合的建築看上去彷彿一支將要飛向二十一世紀的火箭。現在,僅僅幾百米之外,一座更高的豪華摩天大樓正在建造中,這就是八十八層的金茂大廈。為什麼這座瞄準了世界級地位的城市不能擁有一支能匹配這個地位的籃球隊?

不過那天穿著各色球衣慢慢走進球場的球員,和世界級根本沾不上邊。羅茲記得這些穿什麼衣服都有的瘦弱的球員,看上去更像是一支隨意組成的雜牌軍而不是職業球隊。但就當他和耐克公司的同伴開始失去興趣的時候,最後一個球員沿著通道走進了球館。他走路時有點輕微的搖晃,就像是頭小長頸鹿,這個孩子在視線裡越變越高,最後站定時比其他人都要高出30多厘米。他的上半身看上去很瘦,但有一雙長而粗壯的腿——這讓他的運動褲似乎短了20多厘米。羅茲很快知道他叫姚明:僅僅十六歲,已經有2米18高。“姚明走進球館時,我的下巴都要掉下來了,”羅茲回憶,“我以前從沒有見過或者聽說過他。我說:‘他是個小大個,不過他技術怎麼樣?’”

第六章 新一代傳教士(6)

姚明撿起一個球在球館另一端開始投籃。他的姿勢不是很正規——他把球舉到頭的很後面,出手的時候球幾乎沒有旋轉——但沒人能夠封蓋那種投籃。姚明逐漸從籃下向外移動,米,米,米。絕大多數投籃都直接鑽進了網底。“最後他走到3分線外,在那裡才投丟了幾個球,”羅茲回憶,“我轉頭對站在邊線的同事說:‘兄弟們,我們剛剛看到了中國籃球的未來。’”

對羅茲來說,這絕不是一次無意義的交流。這個在靜安體育館投籃的孩子很快將成為他人生的關注中心,以及耐克亞洲戰略的基石。不過首先羅茲和同事們需要關心一下現實情況:這位中國籃球的未來正穿著一雙舊的阿迪達斯鞋。投籃訓練時,上海隊教練把姚明介紹給耐克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