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9部分

近的蒙古騎兵。而大量的飛雷炮也在火炮旁邊排列。火炮和飛雷炮後面,明軍弓弩手和火銃手嚴陣以待。

天雄軍久在川中,相比於其餘或多或少和蒙古騎兵有過正面交鋒的主力戰軍,在以步對騎上顯然經驗不足。再加上天雄軍以川人為主,眾所周知川人身材瘦小,所以更適合在山地作戰,王堅、餘玠和張珏三代統領川蜀的大將之所以能夠憑藉山城和蒙古周旋,便是憑藉川人身材的特點,將傳人身材靈活、性格潑辣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按理說天雄軍和川人不應該拉出來在戈壁灘上面對蒙古韃子的鐵騎,但是大明主力戰軍已經各有所指之目標,唯有結束川蜀戰事的天雄軍一直處於後方,所以葉應武就算不想用也不得不用川軍。

然而事實證明,作為另外一個時空中南宋投降之後還在誓死抵抗甚至一度取得不少勝利的川蜀人,根本不想要看其餘主力戰軍在前面拼殺,自己在後面當縮頭烏龜,對於葉應武當時的命令可以說是出奇一致的沒有絲毫意見,天雄軍慨然出川。

不過在戰場上有勇氣和不怕死的精神是一方面,怎麼才能真正的克敵制勝是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針對天雄軍不善平原作戰的短板,張珏和高達同下面的軍長、師長、旅長不斷商量,並且在關中平原上多次演練,終於磨礪出適合天雄軍的戰術。

這種戰術實際上借鑑了南朝劉宋開國帝王劉裕北伐時候所用的“卻月陣”,將已經許久未曾出現在戰場上的戰車請了出來。不過和“卻月陣”還有區別,“卻月陣”是利用連線在一起的戰車發動集體衝鋒,對付的是還保持原始衝鋒方式的密集騎兵叢集,在面對隨時都有可能包抄兩翼的蒙古騎兵還有很大的缺陷,所以天雄軍一不做二不休,乾脆直接放棄戰車衝擊,將戰車改為最好的圍欄以及大型火器的載體。

針對天雄軍的要求,工部專門派出精銳工匠配合川蜀來的工匠對糧草車輛進行改造甚至是重新設計,採用更輕便的木頭車身以及更薄不過強度更大的金屬軸承,甚至因為得到了葉應武的支援,有些車輛直接採用工部最新研製的合金,這種原本應該是作為箭頭的合金拿來作為戰車零部件,雖然總給人暴殄天物的感覺,但是這確實是最好也是唯一的選擇。

改裝後的戰車更適合移動,並且在戰車上固定火炮和飛雷炮,平時這些戰車就在後軍當中偽裝為輜重車隊,一旦遇敵,隨時都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向前移動,從而在大軍外圍連成車陣。

葉應武當時看到天雄軍的方案,雖然有些遲疑,不過還是同意了。

歷史上這種陣型因為兩次戰爭而為世人所熟知。

一次是長平之戰,一次是準噶爾之戰。(未完待續。)

第五百一十一章 一片孤城萬仞山

ps:考六級嘞,請大家默默地為我祈禱吧

雖然在長平之戰和準噶爾之戰中,使用車城的一方都是最後的失敗者。但是誰都不能否認這種連大車為城為營的作戰方式沒有絲毫的效果。甚至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正是這種車城延緩了勝利一方取得最後勝利的時間。

在長平之戰中,趙括幾次突圍未果,為了防止武安君白起動用騎兵突擊,趙括無奈之下只能以大車環繞為陣,從而使得白起看著近在咫尺的獵物無處下口,於是採取長期圍困的方式,使得趙括大軍飢餓難耐,最後不得不舉手投降。

而在準噶爾之戰中,被一度吹捧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在準噶爾的駝城面前也是一籌莫展,清軍接連吃敗仗。最後康熙皇帝也不得不搬出重炮轟擊,硬生生的將駝城炸開一道缺口。

對於天雄軍的車陣來說,這兩個缺點實際上根本不在考慮範圍之內。經過特殊改造的輕便車輛可以輕鬆自如的開合進退,甚至只要演練純熟,整個車陣可以不斷的移動,類似於準噶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