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期浸泡的跡象,一陣海風吹來,古屍鬚眉悉皆飛動,和活人一般無二。

秦始皇以為這古屍是海中仙人的遺蛻,應當祭祀供奉起來,以求仙人賜不死藥,但其他人則持相反的看法。秦始皇向來迷信修仙煉丹之說,他手下有許多方士,方士們都認為這是古之殭屍,乃妖物所化,一定是從南海的海眼裡浮出來的,見之已屬不祥,談何祭拜求藥?然後又說了這件事在什麼什麼時侯曾出現過,象徵著什麼什麼樣的預兆,應該如何如何處理才是妥善之道。

在秦代做方士混飯吃並不容易,古代人大多都比較樸實,稍微能言會道,即被視為有才辯之能,想做皇上的顧問首要本領就是能侃,把死的都能給侃活了,秦始皇本不是耳根子軟的人,但架不住這幫人說得跟真的似的,加上他對這些玄而又玄的事情深信不疑,擔心海眼中浮出殭屍會有亡國之兆,既然不能加之薪火刀斧,唯有穴地藏納,於是命三萬刑徒鑿穿一座荒山埋屍,鑄了一尊銅獸壓在殭屍上鎮山,並請出秦王八鏡中的“秦王照骨鏡”嵌於獸頭,最後封山而歸。

第三章 雲中古都 送屍術

湘西有三大古謎,最有名的當屬送屍術,也叫趕屍。趕屍匠收學徒,務必要三個條件,一是膽大;二是長相醜陋;三是一輩子不婚娶。

據當地土人講,“送屍術”今稱“趕屍”,在古代則被稱為“驅水術”,行內的暗語叫做“一碗水”,因為在真正送屍的過程中,其方術全憑一碗清水,而且必兩人同行,才有效用。兩人一前一後,一名送屍匠在前打著布幡,以方術引導;另一人平端一碗清水走在最後,不管這一趟送多少死屍,那些死屍都走在隊伍中間,由送屍匠前後夾持而行。

兩名送屍匠一稱“執幡的”,一稱“捧水的”。在這一行中,捧水的是最重要的角色,走一段就要在水碗中加一道符咒:“開通天庭,使人長生,三魂七魄,回神返嬰,三魂居左,七魄在右,靜聽神命,也察不祥,行亦無人見,坐亦無人知,急急如律令!”這道符務必要湘西的“辰州符”,換了別家道門的符咒,則完全不起作用。

只要捧水的手中水碗不傾潑破裂,屍體就能不倒。在送屍過程中,死屍與活人無異,但不能言,其行路姿態也僅與活人微異,完全跟著執幡的人行動,執幡的走死人就走,執幡的人停死人也停。這種送屍隊,在明代末年湘西地區簡直太常見了,湘諺有云:“三人住店,二人吃飯。”就指的是送屍人。

送屍隊快到死人故鄉的前一天,死者必託夢給家人,其家便立即將棺木斂服整治齊備。屍體一到家,便會立在棺前,捧水的將水一潑,屍體會立即倒入棺中,這時侯就需要趕緊給死者收斂下葬,否則其屍立變,現出腐壞之形,如果已死了一個月了,立刻就會現出正常人死亡一個月後的腐爛程度。

不過這“一碗水”都是早年間的勾當了,到了乾隆之時已逐漸失傳,因此知道些名堂的人,也大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失傳的原因大概就是太過保密,會這門秘術的人越來越少,最摸底的人也只不過僅僅知道這麼個大概。

後值清末亂世,不少人為了謀求暴利,把貴州生產的鴉片販運到湖南,便打起了走屍送水的主意,藉著民間對送屍的恐懼,利用其作為掩護,倒騰煙土軍火,他們雖然利用送屍做掩護,但還是儘量把死者送歸故里,只不過更加故弄玄虛,以便掩人耳目。

第三章 雲中古都 炸果子盜寶

天津有個地方叫“鈴鐺閣”,地處天津市的紅橋區。據歷史記載,鈴鐺閣始建於明代,閣樓頂部的屋脊系掛著百餘個銅鈴,故名“鈴鐺閣”,每當風動銅鈴,便會發出悅耳動聽的叮噹聲,這聲音能傳遍四面城。

清朝末年,有個外地來的男子,年紀四十歲上下,終日無所事事,混跡於各個古玩商鋪之間,想象著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