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姓的寒門,休想進入國子監。
因為國子監生員肄業之後,無需科舉,就能外放做官。
其中特別優異的,直接留京錄用。
可以這麼說,那個時候的國子監,就是權貴人家把子弟送去鍍金的地方。
只要在裡面好好讀上幾年,肄業後再透過父輩的運作,謀個實缺。
至於本人能力如何,不在考量的範圍內。
用秦瑤光的話來說,就是透過知識層面的壟斷,達到官場壟斷的目的。
一切都是靠關係。
父親是誰,是最重要的事。
是以,官場上拉幫結派、成立朋黨,也就不足為奇了。
更有甚者,因為在運作關係時花費大量錢財,上任後成為瘋狂撈錢的貪官。
正是看見其間的弊端,又爆出一樁金額巨大的貪腐案,先帝才痛定思痛,從根子上解決這個問題。
如今的國子監,明確了廕生制度和考核制度,有旬考、月考、年考,考核不合格者,直接開除。
廢了透過捐納錢粟這條路,增加各地學監舉薦和落第舉人的名額。
縱然准入條件苛刻,但給了寒門學子除了科舉外的另一條路。
蘇文照,正是先帝對國子監進行改革後,提拔起來的祭酒。
如今,監生制度運轉良好,不復當日混亂貪腐,既得益於先帝定下來的制度,又和蘇文照一板一眼的照章執行分不開。
他乃博學大儒,就算某一個勢力嫌他礙了家族子弟的晉升臺階,礙於他的聲望也不敢輕舉妄動。
對如今在國子監進學的寒門學子來說,在京城生活,哪怕起居吃住都由朝廷補貼,日常花銷人情往來也不少。
其中最大的一項支出,就是每日都要使用的筆墨紙硯。
國子監課業繁重,筆墨的消耗速度極快。
有了免費的樂陽紙筆,做策論文章等等,就無需愛惜筆墨了。
隨便寫、隨便改,改到滿意為止。
更有書畫出眾的學子,聽人說起《八仙賀壽圖》的神奇和宮中流傳出來的繪畫技法後,開始用樂陽筆畫素描。
這一切,都讓蘇文照對秦瑤光只有“敬佩”二字。
趙氏要設答謝宴,有一半是蘇文照的主意。
因此,聽說長公主殿下昏迷,他就著急得團團轉。
知道蘇子瑜當時正在暖閣裡後,他就把蘇子瑜招來詳細問話後,父子兩人一同等著長公主甦醒的訊息。
蘇子瑜坐在椅子上,心情緊張。
不自在的用手抓著椅子扶手,才剋制住想往門口看的心情。
聽見簾子被開啟的聲音,蘇子瑜忙跟在父親身後,起身見禮。
他連眼都不敢抬,頭一次發現這個客院所鋪設的地磚上,還雕刻著飽滿的蓮花紋路。
眼睛餘光處,他看見長公主身後不遠處,露出的那一抹湖藍色裙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