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被剝削壓榨的地位。
但多了這條路,就會有優秀的女子從層層桎梏中脫穎而出。
要不然,民間如何會有代父從軍花木蘭的事蹟流傳?戲文裡為何會唱女駙馬?
她要做的,就是讓她們不必冒名頂替,堂堂正正地參加科舉。
第一個參加科舉的女子,定然會被視作離經叛道的異類,頂住重重壓力。
但沒關係,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第三個……
當男女同朝為官成為常態,女子有了屬於自己的收入,就不用依附男人而活。
曾經堅固不移的父權、夫權,慢慢就會被滲透。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在一個家裡,誰荷包裡有銀子,誰就能把腰板挺得直。
秦瑤光不求男女平等,她只想要和之前種種措施一樣,埋下一粒種子,然後,靜待花開。
哪怕她這輩子都看不見結果,也沒關係。
但是,施政切忌急躁,往往過猶不及。
治大國如烹小鮮,便是此理。
她想讓女子擁有科舉資格,卻不能直接將此事給丟擲去,勢必引發震盪和反彈。
先從冊封女官等等職務開始,一點點進行滲透。
溫水煮青蛙。
她剛登基,多封些女官算不得什麼大事,眾臣不至於要在這上面反對她。
待時機成熟,再讓女子參與科舉。
不過,改制一事,宜早不宜遲。
新官上任還有三把火呢,她這位新帝,改個制不算什麼吧?
更何況,改制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先帝早有構想。
就像戶部,便是改制到一半的產物。
說到戶部,就不能不提已告老還鄉的戶部尚書。
汝陽王死前招供,戶部尚書和他暗中做過交易,私底下售賣糧食給他。
而他則用這批糧食,養活了大批私兵,成為最後謀反的根基。
論案情,戶部尚書應當做汝陽王從犯論。
但麗妃已付出生命的代價,從上到下流的血已經足夠多。
再加上戶部尚書在任的這些年裡,稱得上一句兢兢業業,替國庫裡積攢下不少糧草錢財,沒有辜負先帝選拔他成立戶部的期望,立下汗馬功勞。
秦瑤光便藉著大赦天下之際,罰沒了他大半家產,允他告老還鄉。
戶部尚書,是唯一一名牽連進汝陽王謀反案中,還能全身而退的官員。
“殿下,尚衣局奉御到了。”穀雨上前稟報。
秦瑤光放下卷宗,按了按額角:“讓她進來。”
奉御身後跟著七八名女子,她們都供職於尚衣局,負責替皇帝縫製各色服飾。
而她們今日送來的,便是大婚當日的紅色禮服。
足有一人高的紫檀木衣架上,撐開一套紅得令人心醉的精美華服,用料名貴繡工精美,龍紋閃著熠熠金光。
秦瑤光這才恍然大悟,還有兩日,就是大婚之期。
她竟是忙得差點忘記。
:()穿書後,我被五個小反派嬌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