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感物在表時,往往無苔。漸入於裡,與津液相搏,則舌苔上的垢膩增多。

據《中國醫學大辭典》,我們列舉如下幾種舌相。

1、白苔舌:此舌一般為邪在機表之侯。傷寒邪在皮毛,初則舌有白沫,次則白涎白滑,再次白屑白皰。所謂傷寒,是指中風和風寒溫熱溼諸病。《難經·五十八難》:“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溼溫,有熱病,有溫病。”

2、黃苔舌:此舌為邪入於裡之舌。傷寒初病無此舌,傳至少陽也沒有此舌,直到陽明腑實,才有此苔。初時微黃,次則深黃而滑,甚則幹黃、焦黃,兼見大熱、大渴,便秘、譫語、小便失禁等症狀。譫語,病中的人神志不清、胡言亂語。

3、黑苔舌:傷寒五七日,舌見黑苔,最為危侯,有生命危險。也有虛寒症而見黑苔者,其舌色必潤而不紫赤,必須仔細辨別。

4、藍苔舌:此舌為肝木之色發見於外之侯。

5、黴醬色苔舌:此為寒傷太陰,食停胃腑之侯。夾食傷寒,一二日間即有此舌。

6、灰色舌:傷寒直中陰經,則即時舌變灰黑而無積苔;若熱傳三陰,必四五日表症罷,而苔開始變為灰色。

7、紅色舌:此舌為心胃伏熱由裡達表之侯。

8、紫色舌:此舌為酒後傷寒,或大醉露臥當風,或已病仍然飲酒,或感冒以蔥姜酒發汗代藥,汗雖然出,但酒熱留於心包,衝行經絡,以致舌為紫色,而又有微白苔。

9、妊娠外感舌:妊娠外感,邪入經絡,輕則母病,重則子傷。所以一般治療,都是先固其胎氣,胎安則母子俱安。面以侯母,舌以侯子,色澤則安,色敗則險。

所謂外感,就是病自外而來的意思。太陽經脈,位置在表,故風寒之病,此先受之;傳染病(時疫)則多從口鼻而入,而達於胃腸(陽明經),所以,時疫諸病,陽明經先受之;至於伏氣發溫,多在三焦半表半里(少陽),故先見少陽證,甚則兼入心包絡(厥陰)而見厥陰證。故外感注重太陽,時疫注重陽明,伏氣注重少陽。

瞭解這些內容,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進行相應的養生(養臟腑)來防止疾病。例如:紫色舌就要注意應該戒酒。

2006年11月13日於北京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42·解剖

中醫文化隨筆42·解剖

關於解剖,中醫並沒有反對。《黃帝內經靈樞·經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大意是說,人的皮肉都在這裡,外可以度量、切循而清楚它的尺度,人死後可以透過解剖而看見體內的情況。

《黃帝內經靈樞·腸胃》中提到了腸胃,還採取分段累計的方法;度量了從咽以下到直腸的長度。

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中醫中的解剖內容。

《難經·四十二難》:“肝重二斤四兩(一說四斤四兩);當時的度量衡制約為一斤相當於現時250克,一兩約相當於克,下同),左三葉,右四葉,凡七葉,主藏魂。”這說出了肝臟的解剖是分為左右兩部分,左半部分三葉,右半部分四葉。《難經·四十一難》:“肝獨有兩葉。”就指的是肝臟獨有兩部分。由此可見,這裡的“肝臟”與西醫解剖中的肝臟是一致的。

《難經·四十二難》:“心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這指出了心臟的基本重量、形態和功能——盛裝彙集血液(精汁三合)。

“脾重二斤三兩,扁廣三寸,長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溫五臟,主藏意。”中醫的“脾臟”形狀扁廣,有散膏,主裹血,這些與西醫中的“脾臟”不太一樣,應該還包括西醫中的胰臟。現代醫學已經證實“為胃行其津液”的是胰腺(消化腺)而不是脾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