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也。”大意是說,根據區域性反映整體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人與天地相合相應:人的體內有五臟,對應五音、五色、五時、五味、五位。五臟:肝、心、脾、肺、腎;五音:宮、商、角、徵(zhǐ)、羽,大體相當於現在音樂的“do、re、mi、sol、la”五個音;五色:青、赤、黃、白、黑;五時:春、夏、長夏、秋、冬;五味:酸、苦、甘、辛、鹹;五位:東、南、中、西、北。
戰國·公孫尼《樂記》:“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明·張景嶽在《類經附翼》中解釋說:“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這就是說音樂的本質是人的內心“感於物”。《黃帝內經靈樞·口問》:“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所以,人的五臟與五音存在著對應關係。《黃帝內經靈樞·邪客》:“天有五音,人有五臟。”
古樂調分為宮(C)、商(D)、角(E)、變徵(F)、徵(G)、羽(A)、變宮(B)七種。《律曆志》:“宮者,中也,居中央暢四方,唱始施生為四聲之徑。商者,章也,物成事明也。角者,觸也,陽氣蠢動,萬物觸地而生也。徵者,祉(zhǐ,福)也,萬物大盛蕃(通“繁”)祉也。羽者,宇也,物藏聚萃宇復之也。”
這是對五音的基本解釋,從自然生化角度、從聽覺感覺來說的話,則是說角音合於木,有陽氣升發之性,通於肝臟,其音如木初長,和而不戾,潤而不枯;徵音合於火,有事物盛大之貌,通於心臟,其音如火烈聲;宮音合於土,“居中央暢四方”,通於脾臟,其音如土渾厚長遠;商音合於金,有規章制約之意,通於肺臟,其音如金嘹亮高暢;羽音合於水,有包藏萬物之能,通於腎臟,其音如水圓清急暢。
所以,由上可以看出,適當的音調可以促進相應臟腑的機能。生髮、高昂、健康的音樂促進機體的健康;反之,消極、低迷、頹廢的音樂則妨礙人體的身心健康。
《黃帝內經靈樞·經別》:“外有六腑,以應六律。”指的是人體的六腑與六律相應。六腑:與肝臟相表裡的膽;與心臟相表裡的小腸;與脾臟相表裡的胃;與肺臟相表裡的大腸;與腎臟相表裡的膀胱;以及三焦。律,指定音器(竹管)。共有十二個,各有固定的音高和名稱:1、黃鐘(C);2、大呂(#C);3、太簇(D);4、夾鍾(#D);5、姑洗(E);6、中呂(F);7、蕤(ruí)賓(#F);8、林鐘(G);9、夷則(#G);10、南呂(A);11、無射(#A);12、應鐘(B))。以上合稱十二律。區分開來,奇數(陽)稱六律,偶數(陰)稱六呂,合稱律呂。古書所說的六律,通常是就陰陽各六的十二律而言。
《黃帝內經靈樞·經別》:“六律建陰陽諸經而合之……十二經脈者,此五臟六腑之所以應天道。”也就是六律與人的十二經脈存在著對應關係。
總之,健康向上的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促進臟腑機體的健康發展,而靡靡之音則則消磨人的意志,並有損人的身心健康。
2006年11月16日於北京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46·六腑
中醫文化隨筆46·六腑
六腑;即胃、膽、大腸、小腸、膀胱、三焦的總稱,形態多為中空,其總體功能是“傳化物”。《黃帝內經素問·五臟別論》:“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故曰實而不滿,滿而不實也。”
胃與脾臟相表裡。五臟六腑都依賴胃的輸布而得到精氣,所以胃為五臟六腑之海。《黃帝內經素問·玉機真髒論》:“五臟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臟之本也。”《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黃帝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