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靈樞·五味》:“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鹹,先走腎。”

膽與肝臟相表裡。肝主謀,膽主斷。《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大腸與肺臟相表裡,為化糟粕之腑。《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小腸與心臟相表裡。凡胃中所納食物,皆輸於小腸,由小腸下口分別滓穢入大腸,水谷入小腸,所以叫做受盛之腑。《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膀胱與腎臟相表裡,為貯尿之囊。腎臟分泌之尿,經輸尿管入於膀胱,貯蓄既滿,則放開括約肌,從尿道洩出。《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三焦,又稱為孤腑。張景嶽《類經》:“臟腑之外,軀體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府也”,認為三焦有具體的形態。由此,三焦大體相當於現代的胸腔、腹腔和盆腔,但又不完全相當:橫膈以上為上焦,包括心、肺;橫膈以下至臍為中焦,包括肝、脾、胃;臍以下為下焦,包括腎、大腸、小腸、膀胱。

三焦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內外、上下之氣的功能,五臟六腑的氣化功能都是透過三焦來實現。三焦是人體氣機升降出入的道路,所以說三焦主持諸氣。三焦能通行水液,有疏通水道、執行水液的功能。上焦主宣發散布,即透過心肺的輸布作用,佈散水谷精微以營養全身,有“上焦如霧”之說。中焦主腐熟水谷,有消化、吸收並輸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的功能,有“中焦如漚(òu,長時間地浸泡)”之說。下焦主分別清濁、排洩水谷之糟粕廢物,即腎與膀胱的排尿和大腸的排便作用,有“下焦如瀆(dú,水渠)”之說。《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黃帝內經靈樞·五癃津液別水》:“水谷皆入於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上焦出氣,以溫肌肉,充面板,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為液。”(參見《中醫文化隨筆38·氣分》)

我們清楚了臟腑相表裡,所以,當腑有病時,我們也可以透過調節髒的功能來恢復健康。例如脾主思,思慮過度則傷脾,脾與胃相表裡,傷脾也可能會引起胃病。除了藥物等方式治療外,透過調節脾臟的功能,也可以幫助恢復胃的健康(養生和養髒的內容可參見《中醫文化隨筆》中相關內容)。而三焦的病變,也可能與相應的臟腑有一定的關係,所以也可以透過調髒來幫助康復。

2006年11月16日於北京 txt小說上傳分享

47·氣化

中醫文化隨筆47·氣化

由於中醫認為事物“一氣”(參見《中醫文化隨筆11·一氣》);所以,中醫的氣化,就是“一氣”的運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事物的生化、成形、繁育、象變等“一氣”變化。

《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蕃(繁)育,氣終而象變,其致一也。”(大意參見《中醫文化隨筆11·一氣》)。

2、事物“氣”的升降出入變化。

《黃帝內經素問·六微旨大論》:“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大意是說,如果事物的出入、升降等氣機變化停止了,那麼事物就無法進行運動變化,功能也陷入孤危的境地。所以沒有出入、升降等氣機變化,就沒有生、長、壯、老、已和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