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擴大地盤,雲居安手底下的人不僅傷亡最少,還是最快拿下地盤的。
這一戰之後,白蓮教的地盤擴大到了大約半個府,雲居安在白蓮教內也是一戰成名。
叔,我們要不要投去東軍那邊,咱們兄弟死傷了快一半,他們就死了十之一二,過去那邊容易保命啊!有南北西軍的人問。
你傻啊!有人立馬在邊上反駁:咱們加入進來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錢財和女人嗎?平安手裡的人確實是死的少,但是他不允許大家在城裡大肆搶劫啊!沒錢沒女人,攻城幹什麼啊!
也不是完全沒錢啊!他們手底下不都是按照軍功分錢?那人嘀咕道。
你弟說得對!被稱為‘叔’的男人說道:這有錢也要有命享,我看平安能成,咱們趁早投過去,才能吃上新鮮熱乎的。
有其他軍的明白人希望去到雲居安的手下,也有云居安手下的人因為不滿錢財和女人的事情,而轉去其他人手下。
對此,雲居安表示大家可以來也可以走,但是隻給你們一次選擇的機會,走了就不要回來,來了就不要想走。
這番姿態,看的其他幾路軍的首領牙癢癢,卻拿他沒辦法。
而云居安掌權之後,白蓮教叛亂人員,在朝廷的稱呼也從亂民達成了變為亂軍的轉化。
軍字稱呼,表示這一路反叛隊伍已經呈現了基礎的軍紀和軍事化特徵。
此時朝廷倒沒有說什麼攘外必先安內,雖然派人去圍剿叛軍,但是去的都是些沒有背景的小將,大家還在爭論著北疆雲家軍的下一任領導呢。
說到底,不是為了安內,是為了兵權。
此番爭論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了,往往是一方剛提出某個人選,就會被另一方挖出這個人有什麼違法亂紀的行為,一時之間朝堂上御史的彈劾都集中在了武將們的身上。
有本身只想頤養天年的武將也被颱風尾掃到了,遭受了無妄之災,只能暗自說自己倒黴。
在反覆的拉扯當中,姜國公可謂是脫穎而出。
姜國公的優秀之處在於,他沒有太多可以被御史彈劾的點。
能彈劾的之前擼掉姜國公的時候,都已經被彈劾過了,這幾年姜國公在老家就是約束教導族中子弟,給家裡孩子拉縴保媒,其他啥也沒幹。
所謂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姜國公作為一個不做事的中老年人,沒出錯也是正常的。
而且姜國公有一個很妙的點,在於他被皇子強娶侄女之後,為了防止被劃入某皇子黨,剛被削了國公的爵位,就連忙跑路,一句話都沒和皇子們說過。
而後之所以熱衷於給族裡的孩子們保媒拉縴,就是為了杜絕類似的情況出現,所以給孩子找的都是隱士大儒的子女,或者當地豪族的人員。
總之就是不碰皇家不碰文官不碰武將,整個人都和朝堂切割開來,生怕後續遭受無妄之災。
在這種做人做事的準則之下,姜國公在朝堂沒有支持者,但是也沒有反對者,就好比二戰,大家都不幫瑞士,但也不會打瑞士。
必要的時候,爭執不下,就有還想著黎民百姓的官員推舉姜國公,而有私心的人在自己推舉的武將都被彈劾下的情況下,覺得姜國公總比其他人上好,也不反對。
於是,在家快樂退休含飴弄孫的姜國公突然收到一封聖旨,讓他去北疆總理軍務。
姜國公:p!
老頭子招你們惹你們了?一大把年紀,連國公的爵位都沒有了,就想當個富貴閒人,現在好了,這時候想起我了,還讓我去掌管雲居安意外失蹤後的雲家軍?!
你問問雲家軍的將士,他們服氣嗎?!你們連個雲居安遇襲的說法都沒有給北疆,老頭子過去確定不是送菜?
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