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就要躺下了。
這時候趙輔季想到了姚芝給自己的一個“錦囊妙計”。
根據姚芝將錦囊塞過來時的說法,這是他的哥哥們走流放路的時候總結的經驗,平時在來信的時候有和姚芝說起過當初的故事,姚芝總結了之後全都寫了下來給自己,但是這些辦法其實不太好,如果老師可以忍受流放路上的辛苦,最好就不好看裡面的內容。
當時姚芝還要趙輔季保證,只有感覺撐不下去的時候,才能開啟錦囊。
趙輔季這人確實是個君子,之前路上雖然辛苦,但是想到自己給弟子的承諾,也一直沒有開啟,直到有同伴開始發燒,趙輔季發覺自己應該真的不可能撐下去之後,才開啟了姚芝給的錦囊。
姚芝給的確實是姚芹總結出來的妙計。
第一計是誘之以利。
流放的差役也是人,而且大機率不是道德底線特別高的人,所以只要給出足夠的利益,對方肯定會被打動。
這種利益,可以是錢財上的,也可以是日後前程的,實在都沒有,讓人差役這一路上走的舒心一些,也是可以交換的利益。
姚芝就建議趙輔季,可以誘惑差役說將他們的兒子侄子收為弟子或者書童,教導他們,讓他們日後可以取得好的功名成就,這種利益給出去,對方絕對把趙輔季當作老師來尊敬,不需要擔憂一路上的問題。
趙輔季思考了一下,發現這辦法確實可行,但是趙輔季還真拉不下臉來,而且就是趙輔季原因,有些流放的同伴估計也不願意受到這樣的照顧。
趙輔季很快看向姚芝給出的第二計。
第二計是脅之以力。
不管是智力武力,找到可以威脅差役的辦法,差役自然會客氣很多,不敢隨隨便便亂針對。
趙輔季發現這辦法也不行。
武力大家約等於沒有,智力?張阿大他有經驗,根本就是不聽不聽的狀態!
而後趙輔季看到姚芝給的第三計,曉之以理。
就是和差役們說明,流放的過程是需要雙方配合雙贏,大家都會有好的結果,並且讓他們知道自己這群人如果不被開小灶會死傷殆盡,到時候折損率過高,差役們也沒辦法交代。
趙輔季琢磨著這辦法可能確實可行,但是又分析了一下差役們的計劃,不得不承認人家其實已經是卡在每日最低限額那裡完成了,畢竟自己這群人是真的廢,除非給每個人配上馬車送到北疆,不然怎麼也沒辦法提高行進速度了。
第一計拉不下臉,第二計搞不定張阿大,第三計達不成雙贏的可能,趙輔季心裡暗歎:大概是天要亡我吧!
這麼想著,趙輔季看到姚芝最後的一段話:如果老師你們前三計都做不到的話,還有最後一個辦法,告訴差役你們是邊軍要的人,用你們可以去換來最緊俏的商品,他們肯定會好好呵護你們的。
看到這句話,趙輔季一頭霧水,然後繼續看了下去。
只見姚芝繼續寫道:這辦法就是有一個地方不好,你們要是被用來換商品,恐怕就要去邊軍那裡幫他們辦一些事情了,不過您放心,絕對不違反律法道義,也不危害國家社稷。
說完姚芝還不忘叮囑一句:您可以看看送你們的差役認不認識姚芹,認識的話這辦法絕對管用!
趙輔季想到張阿大之前一直替姚芝送信,那肯定是認識姚芹的,也就是說姚芝說的最後一個辦法絕對管用,只是要替邊軍做事?
趙輔季有點猶豫,在所有人都開始夜晚的休息之後,徵集了一下大家的意見。
這一支流放的隊伍都是諫言的人,總共就那麼十幾個,因為家屬被判的流放裡數比較小,所以沒有來北疆,是以這一堆人也沒帶上家屬,都是趙輔季認識的“有識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