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6部分

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大聖人也。把這人物搬出來說事,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孔子贊成變法嗎?

這問題很難說,但云錚的看法是:孔子的理論中是有贊成變法的內容的。

雲錚大學的時候,又一次跟室友討論到這個問題,他的室友就說了:“孔子贊成變法?我怎麼不知道?”

雲錚聳聳肩:“很簡單,你所看到的孔子的思想是‘刪減版’的,不是原本。這‘刪減版’裡面講的都是什麼做人、做事、仁義、忠孝等等這些空口道義的東西,所以你不知道孔子贊成變法是正常的。”

秋臨江在變法前夕把這哥們搬出來,只為了說明一點——那就是咱們平日裡整天掛在嘴邊的孔聖人也是贊成變法的,所以你們就別老用祖宗的家法來擠兌我了。

這個說法很好玩,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有道理的,而且很顯然,在大魏,孔聖人說的話肯定也比老祖宗更有信服力的,所以按事物正常發展,這滿朝的文武大臣應該是同意秋臨江變法的。

可惜就這麼一件事,就是沒那麼容易,因為這群反對變法的大臣也是讀過孔子作品的,這群人也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他們也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所知道的孔聖人和你秋臨江所知道的孔聖人應該是同一個人,他在我們讀到的書裡面可沒提到什麼贊成變法,可在你秋臨江那裡怎麼又贊成變法了?

關於這個問題,雲錚只想說兩點:第一,他們說的沒錯,他們所知道的那個孔子確實沒怎麼提過贊成變法的內容,但是也絕對沒說有什麼反對意見;第二,孔子確實又是贊成變法的,而且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的文化中大部分都是贊同變法的。哪個諸侯國能變法,哪個國家就能強大起來,在那種動亂的年代,學術大師說贊成變法是很正常的,孔子他老人家有事沒事就去遊說諸侯王實際上就是要讓這些諸侯王接受自己的觀點,接受自己的一套理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變革”。

秋臨江為了給自己尋找一些理論基礎,只好把一個死了一千多年的人搬出來說事,卻意外地發現,自己搬出來的這個人,人家不認可,所以從這層面來說,秋臨江的此次變法從一開始就是處於弱勢的,因為他壓根沒有理論的支撐。沒有理論支撐最大的麻煩,就是容易遭到士子們的攻擊。

可惜秋臨江不知道,在另一個世界的歷史中,後來有一個叫清朝的朝代,出了個叫做“維新變法”的東西,玩的也是這套把戲。當時的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看到滿朝文武反對自己變法,也把孔子搬出來說事,說孔子也是贊成變法的。

這種說法,叫幾個好朋友在家裡玩一下辯論賽或者是過家家的時候是可以拿出來說的,不過要想讓大部分信服是不可能,這“大部分”人總不可能承認自己從小就讀的書是錯誤的吧?

其實說這麼多,只需要用六個字就可以總結出來了——“名不正,言不順”。理論這東西,往大了說那是能指引大家的向前奮鬥的,或者是能提升個人思想境界。往小了,其實就是一個能忽悠人的東西,有了它你就可以讓大多數人都對你搞出來的東西信服。可惜秋臨江不太會忽悠人,他也不知道忽悠人的重要性,所以愣是沒有搞出雲錚心裡所想的“理論成果”。缺了這東西,你辦啥事都沒有說頭,也自然很難獲得人家的支援,特別是當人家把這“家法”、“祖制”之類的東西搬出來說事的時候,你就會顯得特別理屈。

當然話又說回來,雲少帥在肚子裡琢磨琢磨很簡單,可要真想搞一個“理論”的東西是很麻煩的,這種東西不是說有就有的,也不是你想弄一個弄一個的,它在很大程度上都受當時政治、經濟、文化、風氣、思想認識、道德觀念等等許多因素的制約。從這角度來說,大家也可以明白為什麼歷史上有那麼多的改革,不過都是失敗的居多。

那麼照這個邏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