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十分的不以為然。
魏國和晉國早就被打空一半,這次憋著勁要滅唐,就算僥倖被詭諸和魏斯滅成功了,他們那點兵力也差不多被耗光了,趙國那時候再出兵,豈不是能坐收漁翁之利?
這個道理顯而易見,也是無論賈詡怎麼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趙雍也死不鬆口的原因。
賈詡也不再多說,安靜地等著趙雍看信。
本以為法正來信也只不過是勸說他出兵而已,趙雍一開始是一目十行,打算趕緊看完打發賈詡走人。但沒想到草草瀏覽一遍過後竟被法正的主意吸引住,忍不住細細看了起來。
賈詡在下方看得清楚,趁熱打鐵勸說道:“趙公,唇亡齒寒的道理趙公清楚,若我大唐被滅,趙國將處在魏、晉、韓、齊四面敵國的重重包圍之下。那時沒有了我大唐作為牽制,四國若聯兵伐趙,趙公能抵擋得住嗎?”
“孝直的計劃無需趙公出兵,只需陳兵趙魏邊境拭目以待即可,待魏斯猜忌心起臨陣換將,又分兵邊境應付趙軍,那時我唐軍趁勝追擊,必定能脅迫魏斯簽訂城下之盟,那時趙國要不要分一杯羹,就看趙公的意思了。”
趙雍一反常態地沒有打斷賈詡的勸告,聽完之後,把手裡的信件遞給下首作陪的群臣,問道:“唐使之言,眾卿有什麼意見?”
首先贊成的是郭信,在趙國眾將之中,他是少有的一開始就贊成出兵救援滎陽的將領,此時也主動抱拳道:“主公,臣以為唐使所言不假,唐國若真被滅,我趙國會陷入四面合圍的境地,齊楚或許會趁火打劫,但絕不會真心與我趙國盟好。”
趙雍低下頭,若有所思。
左師觸龍看過法正來信後,也顫顫巍巍地起身拱手道:“主公,唐國的計策可行,若魏斯不動,我趙軍只需在邊境以逸待勞即可,若魏斯動了,我大趙自可以趁火打劫,輕而易舉便能得到魏國大片疆土啊!”
郭信和觸龍之後,趙國眾臣也紛紛出言,雖然有極少數仍舊堅持趙國應該巍然不動坐山觀虎鬥的,但大部分都是贊成發兵邊境。
趙雍權衡利弊之後,最終決定還是拉唐國這個小兄弟一把,不過不是沒有要求的。
“文和先生,我趙軍出兵援你唐國,這糧草軍資?”趙雍笑眯眯地摸摸鬍子,“大趙剛參與過三家攻晉,你看,這國內糧草輜重也是捉襟見肘啊。。。”
賈詡拱手:“趙公放心,一旦滎陽之圍解,我主定會有大禮相送!”
有了賈詡這話,趙雍也不客氣,堅定地秉持了趙國獅子大開口的作風,一開口就要糧草五十萬石、黃金五百兩。
賈詡聽得肉疼,嘴裡卻答應得果斷,腦子裡已經開始琢磨怎麼把這賬幫方離給賴掉。
趙國終於鬆動的時候,尉繚的大軍已經結束了對滎陽的試探性進攻。
在發覺城內守城器械充足,且士卒百姓士氣高昂有必死之志後,尉繚決定採取圍而不攻的戰術,將滎陽城死死圍困住,助魏國以最少的兵力損失拿下滎陽。
看出尉繚戰術的方離大喜過望,原本還擔心魏軍一到滎陽城下就展開猛攻,不給法正賈詡的計劃以實行時間,但沒想到用兵不拘一節的尉繚最終還是選取了最為保守的戰法,真是太合方離的心意了。
這日,尉繚正對著地圖研究唐軍可能會有的突圍方向,賬外親兵突然來報:“將軍,唐國來信!”
“又來?”尉繚皺緊眉頭接過信,“這次又是什麼把戲。”
接連三日來,尉繚幾乎每天都能接到唐軍不下兩次的來信,有時候派傳令兵直接送來,有時候是讓沿途的百姓帶來,更有甚者,還有神不知鬼不覺釘在魏軍必經之路上的樹幹上的,方式應有盡有。
來信之人也都是唐國數得上名字的名將名臣,諸如典韋、呂布、劉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