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南在組織大家復耕復作,儘量讓洛陽城的秩序匯入正軌。 如此一來,自然吸引不少流民加入,使得洛陽城逐步恢復幾分生機。 不過其他反賊看到洛陽城這塊肥肉,卻不甘心只由項南一人獨吞,所以好幾次前來襲擾。 或是擄掠人口,或是搶劫財物,或是毀壞農田……對他們來說, 損人即是利己。 項南見狀,自然不肯,馬上組織兵丁進行護衛。 其實洛陽城的青壯還是不少的。 劉瑾自號十萬大軍,其中就有不少民夫,都是青壯年。城中二十萬居民,也有三成是青壯。 更何況,劉瑾的大軍,還有三千多人被俘,現在都被關押,也能從中抽取一隻隊伍。 可以說,項南也就是不想造反,不然的話,隨時可以拉出一隻十萬人的龐然大軍。而且以他的聲望,突破百萬也不奇怪。 因此眼看這些反賊居然敢來撩騷他,他登時就發起了反擊。 先後將盤踞在偃師、宜陽、伊川、新安的幾處反賊一一剿滅。 他採用的方法也很簡單。 他和君寶先爬牆開門。城門一開,這些反賊無險可守,自然也就投降了。 打敗這些反賊之後,項南沒有繼續擴張,而是選擇保境安民,復耕複種。 不過周圍的反賊也都見識到項南的厲害, 就算再搶劫,也不敢跑洛陽附近鬧了。因此洛陽方圓五十里內, 成了亂世之中難得的淨土。 雖然還面臨著糧食荒,但是聖人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日子難過雖難過,但沒有戰火的襲擾,所以大家還是很知足的。 …… 日子一天天過去。 洛陽城的生機正在逐步恢復,尤其秋種之後,冬天迎來豐收。 不知為何,被血水澆灌過得土地,似乎格外肥沃。 豐收之後,每家每戶,都分到了糧食、蔬菜,飢餓不再是大問題。至於冬季採暖,則有孟津、新安出產的石炭,這倆地方自古就產煤。 項南還將爐子、煤球的製作方法傳了下去,使得百姓們免受凍餒之苦。百姓們自然感恩戴德,家家戶戶都給項南立長生牌位。 相比起來,反賊的日子就難過多了。 他們只懂得破壞, 不懂得建設。打下城池之後, 就知道開倉放糧, 募集兵馬。但是卻沒有立刻恢復秩序,組織民眾復耕復工復商。 這就使得社會秩序一片混亂,農民不能種田,工人不能做工,商人不能經商。 因此時間一長,糧食吃完了,銀子花完了,他們沒吃沒喝沒錢,自然就不可避免的陷入衰退。 再加上這些反賊揭竿起義,翻身做了主人,享受到權力、民望和金錢的樂趣之後,迅速腐化墮落。 由原本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的豪傑之士,成為和劉瑾一樣殘暴酷虐、橫徵暴斂的暴君,失去民心的支援。 所以,他們的實力在衰退。儘管不會一擊即垮,但是覆亡的日子也不遠了。 …… 冬去春來,項南繼續組織民眾復農復工復商,儘量恢復洛陽城的秩序。 百姓對他也是越發擁護,他已經事實上成為洛陽之主。 不只附近的眾反賊都承認此事,甚至連朝廷都悄悄派人來,希望項南能夠歸順朝廷。 項南嘴上自然是同意的,畢竟他本來也沒打算造反。 但是,對於朝廷讓他公開歸順,並率軍平叛一事,項南卻是一口回絕。 這不是拿他當宋江嘛。 現在河洛一帶,反賊勢力是在縮小。但是,籠統估計,也有二三十萬大軍。再加上裹脅的流民,怕不有百萬之屬。去攻打他們,肯定會造成巨大損失。 而且就算打他們沒損失,但也不會有什麼好處的。相反,他表現的越能幹,將來越可能被朝廷忌憚。 宋江就在徵完大遼、方臘、田虎、王慶之後,被朝廷用毒酒鴆殺。因此他除非瘋了,才會接受這樣的旨意。 項南謙遜的向朝廷派來的天使道,“貧道是方外之人,之所以下山,只是不忍黎民受難。如今洛陽大勢已定,只等天子派人接管,貧道就將重歸山野,因此無需朝廷封賞。 至於討伐其他叛軍,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如此打打殺殺,也實在不合貧道之道,還請見諒。” …… 眼見於此,朝廷也拿他沒辦法。 不過還是頒旨,封項南為【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