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沒忘記跟晉國公夫人說。墨姝換個山清水秀的環境更適合養傷。
當然。這是墨姝回到玉湖山莊的好理由。
墨姝會針灸之事並沒有瞞著晉國公、晉國公夫人和墨家眾人。這也是為以後這些親人萬一有何不適之類的,也可以第一時間找到墨姝醫治,不至於耽擱了。
既然說了會針灸的事。伍子珩舊傷已經大為改善並且有望治癒,而墨姝的傷口也已經大致痊癒這兩件事情也一併說了。
喜得兩家人無可無不可的,晉國公夫人看墨姝的目光也更加熱切,幾乎將這位外女誇上了天,連聽說墨姝要去山莊之後都有些戀戀不捨,但之後不知為何又想明白了,親自給墨姝從庫房挑了許多東西給帶過去,還說得空了就去山莊看望他們,讓墨姝受寵若驚。
晉國公夫人對於伍子珩和墨姝在山莊多相處樂見其成,這個墨姝自然不知。
墨家眾人這次也一起跟過去了。
到山莊沒多久,可巧在河邊試造竹紙的匠人將改良了幾次之後的竹紙送上來,這品質說不上十分好,但是用來印書也不差了,而且成本低而且產量高,其中有部分還是按墨姝所說特意往軟了造的,手感挺舒適。
墨姝大喜,當即讓匠人將軟的紙全部送過來,想到終於有廁紙可以用,不禁熱淚盈眶。
伍子珩對此也很重視,紙張時下早就有了,但是如此便宜還挺好用的紙張卻沒有。
況且,若是按墨姝所說的用以印書,將來需要耗費的紙必定很多。
這印書之事,是不是可以提上日程了?
自從百年前有人無意間造出了紙之後,這造價不算太高,但卻輕便利於攜帶的紙張就成了極好的書寫載體。但時下書籍都是手抄而成,並沒有墨姝所說的拓印之法。
墨姝說這印書是從印章還有碑拓中得到的啟發。
伍子珩自然記得上次墨姝封為朝淵縣主時他曾送過她一方印章的事情,忽然覺得自家表妹還是挺聰明的。所謂碑拓是指在碑刻上塗上墨汁,然後覆上紙張捶拓從而得到碑上刻的原文。
這樣的拓法由來已久,起先是前朝曾在太學門前立了幾塊大的石碑,將經典的儒學經義刻在其上,引來無數人爭相抄寫。後世有人苦於沒時間守在旁邊逐一抄下,靈機一動就想出了這拓印之法,趁看管不嚴或者無人看管的時候,用紙將經文拓下,此法也就流傳開來。
印章多為陽文,印出的字跡清晰明顯就是版面太小,而碑拓版面大卻是陰文,沒有那麼清晰,若是如墨姝所言,用棗木梨木刻版來印書,剛好取長補短,結合兩者的優點,可以一試。
只是時下這紙、墨都很貴,而且棗梨木也價值不菲,除非是自家需要大相同的書籍又找不許多的抄書匠,這印書之法還使得,否則印出來的書該賣多少錢?會有人買嗎?
怕是除了想藏書的大戶人家,尋常的讀書人都沒有這個閒錢來買書吧?還不如手抄來得實在。
好在如今墨姝所說的造紙之法,這擬用來印書的新紙,造價卻比原來的紙便宜了三分有二,而且品質也很好,委實讓人驚喜。若是這墨也能有更低價的,以當今世人的求學之風,書定然不愁賣。
須知現在的讀書人,寒門學子固然是因為買不起筆墨紙硯而沒法求學,但是即使許多家境殷實的人家,卻是因為沒處借到書來抄寫而求學無門,這也是大梁各大書院都不愁沒學生的原因。
當年墨香書院招收非墨家的外來學子,就讓無數人交口稱讚,有幸能進入墨香書院學習的學子更是感恩不已。
即使如今朝廷接收了書院,這一條也並未更改,眾外來學子雖然不說,卻都將這個記在了心上。
伍子珩每次想起這個,都感嘆於墨家人的遠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