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製成磁心
1952年;第一臺";;儲存程式計算器";;誕生。
1952年;第一臺大型計算機系統IBM701宣佈建造完成。
1952年;第一臺符號語言翻譯機發明成功。
1954年;第一臺半導體計算機由貝爾電話公司研製成功。
1954年;第一臺通用資料處理機IBM650誕生。
1955年;第一臺利用磁心的大型計算機IBM705建造完成。
1956年;IBM公司推出科學704計算機。
1957年;程式設計語言FORTRAN問世。
1959年;第一臺小型科學計算器IBM620研製成功。
1960年;資料處理系統IBM1401研製成功。
1961年;程式設計語言COBOL問世。
1961年;第一臺分系統計算機由麻省理工學院設計完成。
1963年;BASIC語言問世。
1964年;第三代計算機IBM360系列製成。
1965年;美國數字裝置公司推出第一臺小型機PDP…8。
1969年;IBM公司研製成功90列卡片機和系統……3計算機系統。
1970年;IBM系統1370計算機系列製成。
1971年;伊利諾大學設計完成伊利阿克IV巨型計算機。
1971年;第一臺微處理機4004由英特爾公司研製成功。
1972年;微處理機基片開始大量生產銷售。
1973年;第一片軟磁碟由IBM公司研製成功。
1975年;ATARI……8800微電腦問世。
1977年;柯莫道爾公司宣稱全組合微電腦PET……2001研製成功。
1977年;TRS……80微電腦誕生。
1977年;蘋果……II型微電腦誕生。
1978年;超大規模積體電路開始應用。
1978年;磁泡儲存器第二次用於商用計算機。
1979年;夏普公司宣佈製成第一臺手提式微電腦。
1982年;微電腦開始普及,大量進入學校和家庭。
1984年;日本計算機產業著手研製";;第五代計算機";;………具有人工智慧的計算機。
第三章 中國計算機的發展
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我國的計算技術雖然只比日本晚一兩年,但畢竟距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已經晚了十年。大家一致的意見是:先學習掌握蘇聯已有的技術,在此基礎上,再根據我國的具體條件,開展自己的研究工作,即“先仿製後創新,仿製為了創新”。
1956年9月,我國派出赴蘇計算技術考察團。團長閔乃大,副團長王正,團員有吳幾康、範新弼、夏培肅、周壽憲、孫肅、莫根生、徐獻瑜、嚴又光,翻譯張偉、穆立立、李象生等15人。前蘇聯方面的接待單位是蘇聯科學院精密機械與計算技術研究所。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考察團分別對莫斯科、列寧格勒兩地的計算技術的科研、生產與教育進行了考察,並重點對M…20計算機進行了學習。
1957年4月,我國經政府途徑訂購了M…3計算機和БЭСМ計算機圖紙資料。在考察和取得圖紙資料的基礎上,研製工作開始了。以張梓昌、莫根生為首,組織了M…3(代號103)計算機工程組。透過全體研製人員的努力和北京有線電廠的密切配合,於1958年8月1日研製成功了我國第一臺數位電子計算機。這臺運算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