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捷爾任斯基的契卡,還是察裡津的南方面軍和約瑟夫,都不能反過來對烏里揚諾夫的地位形成挑戰,他們應該只是主席同志手底下最管用的戰士。
烏里揚諾夫當然沒有料到這才幾天功夫,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朱加什維利就能挑戰莫斯科的蘇俄中央了,成立伏爾加河軍區和伏爾加河方面軍統一指揮伏爾加河流域的蘇俄紅軍對付高爾察克和烏法聯軍。
這還勉強說的過去,可要黨政軍工兵所有權力都歸伏爾加河軍區,蘇維埃往哪裡擺?還要對外交涉的權力,莫斯科往哪裡擺?蘇俄中央往哪裡擺?
無怪乎烏里揚諾夫同志有點氣的喘不上氣的樣子,掐著腰來回在會議室裡快步踱著步,一邊打量著身邊的每一箇中央委員,思考著他們的立場和方向,是會站在自己這邊,還是會支援察裡津方面和約瑟夫向中央叫出的價碼!
在1918年3月舉行的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會上,經過民主選舉,蘇俄中央委員會一共產生了15名正式的中央委員,分別為烏里揚諾夫,托洛茨基、布哈林、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索柯里尼柯夫、約瑟夫、契切林、斯塔索娃、斯維爾德洛夫,布勃諾夫、洛莫夫、克列斯廷斯基、捷爾任斯基、烏里茨基,此外還有14名候補中央委員。
一開始時,十五名蘇俄中央委員差不多能分成三類,烏里揚諾夫之前的鐵桿支持者是斯德爾維約夫、捷爾任斯基、約瑟夫、契切林、斯塔索娃,而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烏里茨基、布勃諾夫、克列斯廷斯基則多數時候站在托洛茨基這一邊,布哈林的跟班只剩下一個洛莫夫。
事實上布哈林利用烏里揚諾夫當初辭職撂挑子的機會,臨時躍上了中央委員會主席的位置,但野心大過本事的布哈林顯然完全不具備駕馭國內外、布林什維克黨內外錯綜複雜局勢的能力,挑戰最高領袖的企圖徹底失敗。
好在烏里揚諾夫壓根也沒把布哈林當成過有份量的黨內競爭對手,因此倒也沒為難他,《真理報》主編和中央宣傳人民委員的位子照樣給他保留著,布哈林呢,則從一個不自量力的挑戰者,轉而變成一個自命不凡的中間搖擺分子。
這時候的布哈林,也可以說是棵蘇俄中央委員會內的牆頭草,當然,多數時候,這廝的立場靠得離主席烏里揚諾夫同志更近一些,因為托洛茨基根本就瞧不起這個只會耍嘴皮子的黨內理論家。
烏里揚諾夫一邊揹著手在會議室內踱著步,一邊悄悄打量著每一個會議室內的中央委員,照理說,只要托洛茨基和他保持統一立場,那麼約瑟夫的逼宮企圖是絕不會輕易在中央委員會得到多數票透過的。
那麼,即使約瑟夫跳出來挑戰自己,那麼在蘇俄中央委員會內,斯德爾維也夫、捷爾任斯基、斯塔索娃和契切林這四票絕對是自己的基礎安全票。
可是慢著,捷爾任斯基和他的契卡之前在北高加索軍區和南方面軍的肅反工作,據稱得到了約瑟夫的全力支援,雙方配合的相得益彰極為默契,難道,這倆傢伙居然私下達成了什麼交易不成?
烏里揚諾夫的眼神悄悄的移到了會議室一角的捷爾任斯基的臉上,想看出個端倪來,捷爾任斯基瘦削而高大的身軀埋在沙發椅子上,一雙長腿伸展著攤開在跟前的地毯上,身體姿勢看上去比較隨意,並不緊張也不張皇,臉色則一如既往的苦大仇深眉頭緊鎖。
看來不像是和約瑟夫有什麼私下的默契和交易,且看看再說,烏里揚諾夫又把視線從捷爾任斯基身上挪到布哈林這邊,《真理報》的主編顯然剛才讀那麼大段的電報稿有點讀的傷了神,這會兒精神有點不濟,兩眼無神而散漫,手裡把玩著一支鉛筆,嘴裡喃喃的無聲自語,不知道在嘀咕些什麼。
轉了一圈回來再看加米涅夫和季諾維也夫,這兩人湊在一起竊竊私語,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