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年春,從山東一帶逃荒的人群開始急劇增加,去年一年就來了三十多萬人,比往年多了十萬。可今年開春,來逃春荒的就高達三十萬人,大連、營口到處都是逃荒者搭乘的小船。
閩遼官員馬上注意到了這件事,並經過調查彙報給了劉勇強。
“今年進閩遼逃荒的人可能會超過百萬。大家都要做好應對準備。”
整個閩遼的統治機器轉動了,尤其是東北,這裡始終是軍管狀態,效率極高。
而且已經執行多年,磨合的非常好。
組織移民,編組,設立村屯。跟以前主要沿河不同,這一次全都沿著鐵路分佈。主要安置在黑龍江一帶,也只有這裡還有大面積的未開墾土地。
逃荒的人群和範圍很快擴大化,下半年開始,河南、山西的逃荒人群大量湧入。以前山西、河南進入東北的主要是零散人員,比如山西的晉商,河南人以打工為主。
逃荒的數字遠超了劉勇強的預計,僅僅上半年就達到了一百萬人。不過也平穩,一百個壯丁編入一個村屯,作為軍事化管理的地區,一天也就安置30個村屯罷了。
但到了年底壓力陡增,因為此時每天湧入各港口的,已經不是幾千而是上萬人。安置村屯,發放種糧和食物,提供建築材料等程式,讓閩遼的管理系統有些承壓,各地開始出現小範圍混亂,個別領不到物資的饑民衝擊了附近的村屯,吃了大戶。
還好總算撐過了年,但饑民數量還是增加的。
“軍管!”
劉勇強召開大會,提出進行徹底軍事動員的方案,只要挺過了這場大災,閩遼整個國家機器都能接受一次洗禮。
此時整個清政府都知道遭遇了一場嚴重的危機,整個北方受災,從遼東一直到甘肅,甚至安徽和四川北部都是災區,波及人口超過一億人,早就不是清政府這種腐朽機器能夠應對的局面了。
各地督撫自行其是,地方勢力紛紛救災,連老外都來摻了一腳。李提摩太深入山西,透過教會進行賑濟,而江南鄉紳集團一邊為了自救,擔心洶湧的流民進入江南沖垮江南的社會秩序,他們太恐懼一場太平天國運動了,所以紛紛募集資金,北上救災,而且堅決反對教會的救災,因為這會使老百姓入教。
劉勇強也竭盡全力做事,個人捐助了一千萬兩購買糧食,然後轉運給災區官府。雖然知道其中有些肯定會被官員貪腐,但只要糧食進去了,就能活人。劉勇強此時也不怕滿清官員對他的避諱,派人給各地督撫寫信,商討救災行動。告訴他們,只要人能來到東北就能活。
此時重災區山西危機最重,而在這裡當巡撫的是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曾國荃沒有回信,但是開啟關口任由山西人去口外謀生。此時河南官員採取了抵制,他們發出官告,一方面抵制洋教,告訴老百姓,寧可餓死也不要加入洋教禍害人,結果真有舉家餓死的;一方面限制老百姓流動,擔心出現李自成。
連續兩年災荒,清政府幾乎沒什麼作為,並沒有高效行動起來,中央集團是分裂的,洋務派和頑固派的鬥爭並沒有隨著這場災難而結束,中央的大筆資金主要還是流入各種洋務事業中。
李鴻章開啟了北洋海軍建造,每年都有固定的撥款,由海關直接提走,這筆錢並沒有停下。
不過李鴻章卻幫了劉勇強一個大忙,閩遼抽調了大量技術人員,大大加速京西鐵路的建設,鐵路只用了一年半就通到了黃河邊的鄭州,這樣大量河南人只要能抵達鄭州,就能坐上火車前往天津出港。
此時清廷卻對此進行禁止。
劉勇強此時不得不給外交部也下達了命令,外交活動轉向救災,全力跟清廷溝通。
“動員軍隊?”
這時候施裡芬這個總參謀長給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