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坐在沙發上休息,他翻了翻家裡訂的幾份報紙,看看最近國內有什麼新聞。
今年是華國建國45週年,還要召開十四屆四中全會。
這是一次很重要的會議,是華國第二代領導集體向第三代領導集體勝利過度的一次大會。
林子軒在娛樂版看到了張億謀對《陽光燦爛的日子》的評價。
此時,張億謀正在滬城拍攝新片,這不是記者採訪的結果,而是從劇組流傳出來的訊息。
前天,張億謀和劇組裡的一幫人半夜一點多鐘出去吃宵夜,熬夜拍戲對劇組來說非常正常,電影劇組的作息都不怎麼規律。
國內電影圈已經知道《陽光燦爛的日子》獲獎的訊息,大家免不了議論一番。
“我喜歡這部片子,首先這部片子很激情。”張億謀評價道。
“我不喜歡。”他身旁的文學策劃王賓說道。
這個王賓就是在籌備拍攝《活著》的時候和林子軒意見分歧很大的人。
所謂文學策劃並不是編劇,而是幫著在劇本的語言和藝術性上進行深度加工的人。
王賓原來是個作家,不過在作家的圈子裡沒有混出名堂來,便找了個機會進入電影圈,跟著張億謀討生活,他最擅長的就是把別人的小說改的面目全非。
“的確不錯,姜聞很懂戲,在一些鏡頭的處理上,往往很多老導演也難以控制。”張億謀繼續道,“另一點,這部片子拍的很有個性,激情和個性很重要。”
林子軒看了張億謀的評價,就知道他們這幫拍藝術電影的都是一個思維。
馮曉剛就不會追求激情和個性,他追求的是市場,是觀眾的滿意度。
報紙上大都是對姜聞和夏宇的讚譽之聲,就連女主角寧菁都紅了起來,不過真正電影圈裡的人看的是幕後。
有人說是張億謀捧紅了葛尤,姜聞把夏宇推上了威尼斯電影節影帝的寶座,但仔細研究就會發現《活著》和《陽光燦爛的日子》有一個共同點。
那就是都有林子軒的參與。
正是這兩部片子出了兩位歐洲電影節的影帝,以前沒有過,以後恐怕也很難重現。
眼看著快到下班的時間,林子軒起身,到廚房開始做飯。
慕姍姍下班回來,聽到廚房裡的響動,就倚在門口看著林子軒忙活,倆人也就是七八天時間沒見面,倒不是多麼想念。
這些天,她自己一個人住在偌大的院子裡,總覺得空蕩,不安穩。
她想把母親叫過來一起住,又覺得有點可笑,現在好了,心裡踏實了。(未完待續。)
第二百三十九章 閒言
晚飯的時候,林子軒把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的情形大略說了一番。
他在威尼斯一直很忙碌,要麼是和片商談價格,要麼就是和電影人會面,只有在頒獎過後才真正的放鬆下來。
幾個人花費一天的時間遊覽了一下當地的名勝古蹟,拍了些照片,不枉出來一趟。
“這次拿了獎,接下來就是在國內上映了。”林子軒詢問道,“你覺得讓他們上你的節目做宣傳有沒有影響?臺裡怎麼看?”
這部片子畢竟講的是七十年代的故事,在電視上談論不太合適。
“臺裡新聞上提了夏宇拿獎的事,不過沒有太大動靜。”慕姍姍回應道,“你也知道,大家都很謹慎,就算是上節目也談不深入。”
“那就算了,別惹麻煩。”林子軒決定道。
“我估計在國內上映也會出問題,你要有心理準備。”慕姍姍提醒道。
這個倒是,別看媒體報道得很歡,都是圈外人在瞎鬧騰。
娛樂記者雖然認為自己是影視圈裡的一份子,可影視圈裡的人從來都不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