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像模像樣的安慰一番,或許還會給點捐款什麼的,但是誰都沒有想到他們要直接參加戰鬥。
龐文瀾指著華人青年,問李沉木:“李先生可是在說笑?”
李沉木此時總算恢復了常態,沉穩的笑了笑,反問:“龐將軍覺得我像是在開玩笑嗎?”
龐文瀾又問:“這可是得到李先生你允許的?”
“不僅是我允許的,還是我鼓勵的,否則我會親自帶他們來嗎?”
龐文瀾長嘆一口氣,看著李沉木困惑的搖了搖頭:“李先生可真是性情大變,竟然和當初完全不同了!”
李沉木又是一笑,擺了擺手:“我說過,一切都在變!”
龐文瀾馬上接到:“如何變的,又怎麼樣變的,我願聞其詳!”
李沉木沉思片刻,終於把事情的原委緩緩道來。
由於華人性情比較溫和,又普遍不關心政治,因此李沉木當年所持有的那種思想,事實上在華人當中很有市場。但是獅子從不會因為羚羊溫和而不去獵殺,正相反的是,羚羊因為溫和成了獅子最佳的食物來源。李沉木的這種鴕鳥政策並沒有給華人帶來任何的和平與安定,結果在奈溫排華生後,很多華人就開始隱隱的有些後悔,意識到應該去掌握政權。
在後來的歲月中,一大批華人進入了緬甸政府高層,但是在這個時候生了一個讓人悲哀的現象,華人領導對待華人反而不如緬族領導,華人的這個希望又破滅了。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華人對原來的思維進行了徹底反思,認為一切的根本都在於沒有掌握槍桿子,於是把目光落到了北方的果敢共軍,只是這種思想在當時還只能私下流傳。
在和平年代,華人既沒有必要、也沒有勇氣去參加果敢共和軍的戰鬥,只能在心中默默的予以支援,直到九八年的印尼排華事件生。
中國人不團結,海外華人也一樣,同一個地區的華人尚且熱衷內鬥,同一國家的華人更是互不關心。而不同國家的華人之間,彼此幾乎就像是莫不相干的人。這種情況在這些年來才算有些好轉,原因則華人終於意識到團結的重要性,而且Z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給了海外華人以很大的信心。
終歸是血脈相連的同胞,都有著相同或是類似的遭遇,因此印尼華人的悲慘遭遇讓其他國家的華人不免兔死狐悲。任何一個東南亞地區的華人都有這樣的擔心,那就是今天生在印尼華人身上的事,可能明天就會生在自己所在的國家。相比之下,緬甸華人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在撣邦有一個自治區,更有堅持戰鬥的果敢共和軍,儘管果敢人與華人之間的分裂很早就凸顯出來了。
在奈溫排華時期,果敢地區的各支武裝力量都沒有為其他華人做任何事,而華人也從來沒有支援過果敢人。因此從這一層面上來說,果敢人所擁有的力量似乎與其他華人無關。但是全世界的華人社會都開始走向團結,緬甸華人自然也不能例外,尤其是果敢共和軍接管了整個果敢地區後,明確提出了捍衛全體華人同胞的利益,這讓華人開始關注這些遠在緬北的同胞。
不過儘管如此,果敢地區的全面戰爭爆之初,緬甸華人社會的主流,還是對果敢共和軍怨言居多。如果龐文瀾當時出現在他們面前,恐怕難免要被痛揍一頓。
這是一個讓人啼笑皆非,也很難過的局面,究其原因則是華人社會普遍認為在強大的緬甸政府軍面前,果敢共和軍最終將會遭遇慘敗。而果敢共和軍的這種“反叛”行為,必然會導致緬甸政府對華人進行殘酷的報復。這種報復只需要閉上眼睛就可以想到,往遠裡說有奈溫排華,往近裡說則有滾弄等地的民族仇殺。
然而出乎這些華人意料之外的是,果敢共和軍不但沒有被消滅,反而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迫使緬甸政府不斷的投入了幾批軍隊。儘管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