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們說出來時心裡想的是為孩子好,但事實上卻有可能就把孩子的手和腳乃至心和感覺都捆綁住了。像很多根無形的繩索——不讓孩子看,不讓孩子說,不讓孩子幹,不讓孩子去感覺,不允許孩子表達傷心、難過等情緒……這些漸漸地把孩子的身心越縛越緊。父母們在說這些綁縛性話語的時候,因為是無形的繩索,不易看見、不易覺察。
我們想象一下某一個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互動方式。
父母喜歡這樣表達對孩子的“幫助”:孩子啊,你必須這樣,你必須那樣,你不要這樣,你不要那樣,你要聽我的,我是為你好……這些話語的背後往往隱含了綁縛的模式,而這些話語在孩子身上究竟會呈現出怎樣的結果呢?我們看一看。
孩子從小,是不斷地聽著父母重複著這樣的話語長大的:
孩子好奇地東張西望,父母會說:孩子,不要亂看!媽媽讓你看這個,其他的不要看啊,聽媽的話就是好孩子。
孩子要表達自己的觀點,父母會說:乖,不要亂說話啊,大人說話別亂插嘴。你要聽媽媽的話,按媽媽說的做,媽媽喜歡乖孩子。
孩子想做家務,父母說:你只要好好學習啥都有了,這些事別做,媽都替你做了。洗碗、掃地,都別做,這些事情媽媽來代勞了。聽話,你只要好好學習,什麼都有了。
孩子要交朋友,父母變色:不要跟學習不好的人來往。要聽話,你長這麼大了,要自重,別亂交朋友。現在壞人多,媽走過彎路,媽不想讓你出門。
孩子要去爬山,父母很是擔憂:不要去爬山,爬山會有危險的。尤其現在外面的社會那麼複雜,在家裡不要出去。
孩子考大學填報志願,父母急著插手:報一個你喜歡的專業吧,有時候找不到工作。媽是知道的,你得報一個好找工作的、有前途的。你知道我是為你好,我走的橋比你走的路還長,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我有經驗,媽是為你好,真的,以後長大你就知道了。現在你不開心沒關係,長大你就知道了,你要報這個我想讓你報的專業。
孩子大學畢業,要找工作了,找了半年找不到,父母看不下去了:你說我怎麼養了這麼一個笨蛋孩子,到現在了工作找不著。你都二十幾歲了,還在家裡頭,我們工資也不高,怎麼養活你?我們將來總要比你先走一步的,你那麼大了,總要自己獨立的。去,找工作去!
綁縛還是幫助(2)
……
在這樣的成長經歷中,孩子的眼睛被綁縛,不能看;嘴被綁縛,不能說話;心被綁縛,不能感覺;雙手被綁縛,不能做事;雙腳被綁縛,不能走路;頭腦被綁縛,不能思考;全身被綁縛,行動艱難。久而久之,孩子睜不開眼、張不開嘴、用不了心、動不了腦、甩不開手、邁不開腿,沒法向前走了。他手足無措,心裡感覺悲傷、難過、辛苦、無奈。孩子很想把這一條條一道道捆綁著自己的溫柔的繩索都扯掉,掙脫這些束縛。
想象過了這樣的一個場景,我們每個人都會深深地震撼。
孩子在這樣的成長過程中感受會是怎樣的呢?有力量嗎?有自信嗎?敢走上社會嗎?答案可想而知,都是否定的。是啊,沒有任何本領、沒有任何自信,孩子哪裡有力量出去,哪裡敢出去,又能去哪裡呢?
在現實中,很多孩子是這樣長大的。今天太多的孩子,是被綁縛著長大,最後一步都邁不出去了。
我們想當然地就認為,當孩子的生理年齡長大到二十多歲的時候他自然就應該獨立了,他自然就應該能幹了,而常常忽略了在二十歲之前我們對他的培養和鍛鍊。
父母們溫柔的繩索是多麼的殘忍。常常追求對錯不顧效果,怕卻怕的是,孩子連問題都沒有問,父母就已經自作聰明自告奮勇自以為是地給出標準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