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著榮烈的胳膊,笑道,“這耿二公子確是不錯,若能情投意合,明珠也算有福。”
明明看出了她的身份為了明珠歡心也不客套相讓,反倒是讓明思高看他幾分。
榮烈淡笑頷首,“剛察海雖是粗魯對女兒卻是真心打算的。”
聽得榮烈話中有話,明思思量片刻,“你指是是溫多爾?”
右柱國剛察海為女兒挑的是禮部尚書的嫡次子,門戶雖不低,但比起右柱國府還是低了幾個等級,何況還是次子。
而同樣身份的左柱國溫多爾卻一心想讓女兒嫁入皇室嫡系,且都是奔著那一國之母的名頭去的。
兩廂一比較,看似溫多爾為女兒挑的婚事更顯貴,可真正一思量卻是另有結論。
真要說來,明珠同溫娜兒的性情雖是南轅北轍,但其實都不堪主母之責,更莫說是一國之母。
當然。也不是說就不能坐那位置,可真要坐上去,滋味兒只怕也只自個兒明白。
譬如如今的皇后貢珠一般,充其量也只能得個名頭,若有其他心思,卻是未必能如願的。
以溫娜兒那樣的性格,明思真不認為她能在後宮中過得順心如意。
聽得明思的低問,榮烈未有直接回答,“溫多爾無嗣,只能從旁支過繼。左柱國此脈從溫多爾起便隔了一層。如今溫氏旁支幾脈私下爭奪甚烈,卻無出眾人才。可無論選誰,同直系也是隔了一層。溫多爾一心想溫氏能誕下下任太子。一可保得溫氏一族榮寵不衰,二則互為犄角,對宮中的溫娜兒及太子也有扶持之勢。”
明思想了想,“他這般也算打算長遠。”
榮烈淡然而笑,意味深長道。“想得雖好卻未必如意——皇兄一直倒對大漢後宮之制頗為讚許。”
明思一愣,旋即明瞭。
對大漢後宮之制讚許,也就是說榮安其實也在防著外戚坐大?
那這樣說,即便溫娜兒入了後宮 ,榮安也早有防微杜漸的措施了……
一想即明,若真有這方面的防備。要麼就是不讓溫娜兒生下溫氏的太子,要麼就會從過繼的人選下下手,將下任的左柱國把控在手……
帝王心啊——明思心底嘆息。
不再繼續這個話題。想到明珠明思自然也想起了榮眉,遂低聲道,“上回在納蘭府見了眉兒,她說你皇兄最近對她才學督促得緊。”
榮烈點了點頭,看她一眼。輕聲寬慰她道,“有些事避無可避。”見明思面色不虞又解釋道。“宮中其他適齡公主皆非皇后同四妃所出,母系身份低微。若要同夏瀝和親便有輕視之意,何況此番若是和親,夏瀝定會奉上太子正妃之位,我方人選更需慎重。”
夏瀝太子?太子正妃?
這樣說,非但此事是真,而且榮烈也早有知聞了。
明思一怔後心頭便有些氣悶,“你皇兄是不是已經同你提過此事?”
榮安的確在年前就同榮烈商議過此事,榮烈也是知曉明思對榮眉憐惜故而才未同她說起。
此時見明思不快也只好溫言勸說,“夏瀝太子年方十九,據聞也是一表人才頗有才幹。我朝初立,只我們這方無興兵之意,他國定不敢冒犯。眉兒即便遠嫁也不會受欺辱,他日為一國之母也算榮光。”
聽榮烈此言,明思頓知此事十有八九成定局,心中霎時憋悶,“一國之母便是榮光麼?”
榮烈心下無奈,卻也無言。
站在他的立場,自然同榮安一致認為這般選擇乃是兩利之途。
他素來冷情,即便對榮眉多看幾分也是因著明思的緣故,他雖對明思一心一意,但也不認為天下男子皆會一心一意。
在他心中,自己同明思的感情自是天下間獨一份,旁人都難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