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

儘管資本自由流動帶來了可怕的結果,但是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卻要求資本賬戶更加自由化,並且不允許會員國實施嚴格的貨幣管制。20世紀70年代,由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倡導資本自由流動,美國和西方其他國家的跨國銀行借給第三世界國家的政府過多的貸款。它們認為它們的貸款總是優良的,因為正如花旗銀行前總裁沃爾特?里斯頓(Walter Wriston)所說的那樣:“國家不會破產。”到20世紀80年代,第三世界國家的金融狀況日益惡化,許多國家無力償還外債。結果,面對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和由世界銀行所協調的“結構調整計劃”,它們失去了討價還價的能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要求的措施旨在拯救外國私人債權人,主要是美國的跨國銀行。結構調整計劃通常包括:資本自由化——外國貿易和投資資本的自由流動,目的是保證外國資本能夠無風險地進出;公用事業和其他公共設施等國有企業的私有化;本國貨幣的貶值;提高利率;緊縮的財政政策,減少醫療和教育上的開支;造成環境破壞和兩級分化的管制消除。①

第一個被迫實施“結構調整計劃”的國家是南斯拉夫。在鐵托敢於挑戰斯大林和蘇聯權威的時代,這個前共產主義國家曾經是西方的寵兒。作為回報,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提供給南斯拉夫鉅額的發展貸款。然而,1979年的世界經濟衰退使南斯拉夫幾乎別無選擇,只好為它的貸款進行再融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開出的再融資條件要求南斯拉夫實施經濟緊縮政策。這導致南斯拉夫社會陷入困境,兩極分化加劇,最終使南斯拉夫聯邦內部出現了分裂和軍事衝突。隨後又是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緊接著發生了最終以悲劇收場的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和科索沃衝突。因此,由於過於積極接受西方的資本主義,南斯拉夫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吞下了自己釀下的“苦果”,最終導致了自身的滅亡。②

另一個接受全本的“結構調整計劃”的國家是菲律賓。從1980年開始,菲律賓在將近20年的時間裡接受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結構調整貸款。這一時期,在經濟上掌控菲律賓的實質上是這兩個機構。由於降低了關稅壁壘和實施了貿易自由化,外國的商品如潮水般地湧入菲律賓的國內市場。菲律賓的民族工業失去了市場份額,並且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此外,由於利率很高和政府減少了開支,再加上衝擊出口部門的全球經濟低迷,菲律賓的經濟陷入了長期的衰退。菲律賓人民直到現在仍然能夠感受到這種“結構調整計劃”的影響,因為國家一半的財政預算用於還債,因而社會和發展支出也就相應地減少。①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所開出的這種經濟復興藥方使菲律賓的GDP在1983~1993年的十多年裡一直保持著零增長。菲律賓的貧困變得更加普遍:到1993年,將近50%的家庭生活在官方劃定的貧困線以下。貧困導致了環境的破壞,因為窮途末路的人民為了活命而開始不顧一切地開發資源。作為強加給菲律賓的私有化的結果,是許多大型國有企業落到了私人的手裡。外國投機資本源源不斷地進入菲律賓,造成了房地產泡沫。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這些投機資本又一下子撤出菲律賓,並且1998年菲律賓的GDP再次出現了負增長。因此,在實施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強加的“結構調整計劃”20年之後,菲律賓再次成為亞洲的“病人”。

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3)

按照這種重組計劃,難怪世界銀行自己的《發展有效性年度報告》(1999年)發現,世界40%的國家人均收入停滯不前甚至下降;將近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絕對貧困加劇,並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