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傍晚,匠人那邊終於帶著做好的器具呈給顧淮之。
顧淮之頓時大喜,又找來顧凝之,兄弟倆嘀嘀咕咕了一陣後,顧淮之才讓顧凝之回去休息。
次日,顧淮之帶著顧凝之和顧灼華,一同來到竹蒼亭。
--
徐暉等人也按時趕到,大家互相見禮後,顧淮之略微一掃,心下不由慶幸一句還好自己準備得夠充分。
這來的得有好幾十個人,男俊女美,皆氣度不凡。都是一二等世家之子,林朔也在其中。顧淮之看著許多人都覺得挺眼熟,多數是前幾日一起進貢院受了九天罪的難兄難弟。
與徐暉一起前來的,還有徐暉的二哥,這位看起來很是不同尋常,眼神氣質都流露出一種「老子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的氣息。見了顧淮之,徐晰直接上前哥倆好的摟住顧淮之的肩,連聲問他,「顧家的烈酒我饞了許久了,昨日同你小叔一同論道,他好生小氣,竟只給我喝了三杯。今日你可不能如你小叔那般吝嗇啊!」
顧淮之頓時黑線,什麼叫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就是真實寫照。
徐暉和站在他身邊那位艷冠群芳的妹妹徐清漪同時向顧淮之投來歉意的目光。
顧淮之家裡也有一個豪放不羈的大名士顧玦,十分能理解他們兄妹現在的感受,略微搖頭示意自己無事,便笑著對徐晰說道:「徐二哥既然開了口,愚弟怎敢不從?不過嘛……這酒,也不是那麼好喝的。」
徐晰頓時一挑眉,「難不成賢弟還有奇招?」
顧淮之微微抬手,身後隨侍的小廝便將一樽銀酒籌器,因著時間急,做工倒算不上精美,只器身上刻著「論語玉燭」四個大字,看得人不由嘖嘖稱奇,都在思忖著這是什麼玩法,瞧著倒是頗為風雅。
顧淮之順勢坐下,向他們講述規則,「這套酒籌器中有30支令籌,每一支刻有一句話。前半句是論語中的內容,後半句則是酒令的具體內容。」
說完,顧淮之直接舉杯喝了一口,伸手取出一支令籌,眾人湊近一看,只見上頭寫著:「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恭默處七分。」
顧淮之頓時樂了,「誰還沒開口說過話的?趕緊過來罰酒!倒個七分滿!」
徐晰正眼巴巴看著呢,只可惜剛才就屬他話最多,喝酒沒他的份。
這一次,倒是林朔中標了。
林朔爽快地上前一口悶完這杯酒,感受到腹內燒灼的烈性,林朔不由大呼一聲,「好酒!」
「你別嚷嚷,趕緊抽!」
林朔伸手一抽,仔細一看,「乘肥馬,衣輕裘——衣服鮮好,處十分。」
徐晰頓時大喜,「我今日穿的衣裳最華麗,這酒該我喝!」
徐暉更為無奈,徐清漪已經同女眷們站在一處,正低頭和顧灼華聊天。
這新奇的酒籌令極大的激發了大家的興趣,一時間,眾人一邊大笑一邊抽令,好不熱鬧。
微醺時,大夥兒才想起今日的主題。徐暉豪情沖天,雙目灼灼地看著顧淮之,「聽聞顧兄寫的一手好字,不如我倆合作一番,我來作文,你來書寫,如何?」
顧淮之欣然點頭,筆墨備好後,徐暉文思泉湧,張口便是錦繡華章,顧淮之筆走龍蛇,筆落之處亦是飄逸驚鴻。
只是,縱情興起間,顧淮之總覺得,總有人暗中時不時將目光落在他身上。那眼神,顧淮之感受不到惡意,卻也沒察覺出好意,反而十分灼熱,就跟看著一座金山似的,讓顧淮之倍感不適。
作者有話要說:論語玉燭銀酒籌器,資料來自《唐朝定居指南》,唐朝風靡一時的行酒令,原本要三個人來主持,文中對規則做了點更改,變成一個人。兩個酒令也來自這本書。
第55章 雙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