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柱眼、作廁、畋獵、破土、入殮、除服、成服、移柩、啟攢、修墳、立碑。
忌:作灶、安門、造橋、開市、安葬。
諸葛亮認為這一天適宜大軍出征,於是,劉厚就在這一天誓師出征,諸葛亮和關公一直送到十里外。
荊州戰略位置非常重要,需要大員鎮守,以防魏、吳兩國趁機發難。
關公威則威矣,不過在謀略方面就差遠了,魏國司馬懿狡詐如狐,東吳陸遜陰險如蛇,光留關公在荊州,劉厚並不放心。
諸葛亮就不一樣,其智慧不會比司馬懿、陸遜之流差,有他在,配上關公的勇猛,荊州可保無虞。
但是,保障魏、吳兩國不出兵干涉蜀國內政的主要部署,不在於荊州駐紮的兵馬和漢中張飛的兵團。而是劉厚和郭攸之之前策劃的“九龍奪嫡”行動。
劉厚在這幾天中曾經將這個行動詳細跟諸葛亮分說過,諸葛亮以其老辣的眼光看出了這個行動的一些不足之處,並提出很多改**進意見,使這個行動更完善。
在劉厚誓師出征前幾天,“九龍奪嫡”行動已經在魏、吳兩國都城悄悄地開展。
建業,吳國都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孫權將治所從京口遷往秣陵。建安十七年(212),孫權在此築石頭城,改秣陵為建業。
石頭城(又稱石首城)位於清涼山西麓,是在金陵邑的基礎上依山而築修建成的,其城牆逶迤雄峙,石崖聳立,跨水而立,臨江控淮,恃要憑險,是東吳水軍江防要塞和城防據點,孫權建此城首先考慮的是軍事用途:“用儲軍糧、器械”。
石頭城周長二十里,設有子、羅城二重城,商業繁華,盛況非常。吳之名臣張紘以為此地有天子氣,勸其主定都於此。
其實,早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前夕出使孫吳,經過當時的秣陵,就讚歎道:“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劉備去拜訪孫權,經過秣陵時再次力勸孫權定都與此。
孫權住的地方叫“太初宮”,是在原來孫策建的將軍府基礎上改建的。太初宮周長有500丈,南面開有5個宮門,其中正門叫做公車門,東、西、北三面各開一門,分別叫做蒼龍門、白虎門和玄武門。它的正殿稱為“神龍殿”。
今天一大早,太初宮的白虎門大開,一隊儀仗隊伍自其中而出。這隊儀仗隊好不氣派,只見其中車駕齊整、陣仗鮮亮、旌旗飄揚、鼓樂齊鳴。
打頭的是十二面龍旗,分左右兩列,由甲士十二人執旗。然後是北斗旗一面、纛一支居前,豹尾期一面居後,俱用甲士三人。再往後是虎豹旗各二面,馴象旗六面,分左右兩列。
然後是兩列甲兵,孫權一身甲冑,騎著高頭大馬夾在這兩隊甲兵中間,他的身後再布旗六十四面:
門旗、日旗、月旗,青龍、白虎、風、雲、雷、雨、江、河、淮、濟旗,天馬、天祿、白澤、朱雀、玄武等旗,木、火、土、金、水五星旗,五嶽旗,熊旗,鸞旗及二十八宿旗,各六行;每旗用甲士五人,一人執旗,四人執弓**弩。
看這陣仗,就像孫權要御駕親征一樣,其實,現在孫權哪裡還有地方可征討的,他不過是出來打獵而已。
孫權最近很煩,幾十萬軍隊被西蜀太子消滅,自己只能率領殘餘的部隊灰溜溜地逃回東吳的領土。他自己心裡清楚,事實東吳已經被這個西蜀太子亂打一通給打殘了。
在這個以實力為尊的年代,手上的軍隊就是唯一的依靠,別看東吳領土丟得不多,但是軍隊已經損失了大半,剩下這麼點人怎麼夠守得住偌大的領土。
孫權有種大廈將傾的感覺,所以,這段時間他非常煩惱,經常發脾氣,藉故鞭打內侍,懲罰侍女以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