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部分

等過了二月初二,已經過了驚蟄,眼見官軍還沒有動靜,劉宣也決定起兵拔營,離開延長縣。

整個延長縣,加上鄉野山村的百姓,也不過不足一萬戶,算上老弱婦孺,尚且不足三萬餘人。

如今經過一個殘酷的冬天,加上幾次征戰損傷,現在的延長縣,人口已經少了三分之一,全縣所有的青壯加起來,也許也沒有上萬人。

如今劉宣的情況是糧食節省節省,還能吃五六個月,但是兵員卻有些不足。儘管招兵告示已經貼出去很久,但是自從臘月以來,劉宣就再也招不到兵丁了。

從延長縣出去,也只有三條大路能夠讓大軍通行,第一就是北上延川,第二是南下宜川,第三就是西去延安。

這三條路,去延安肯定是不成的。延安作為陝北最重要的城池,與榆林城一樣,是整個陝北的根基重地。城內一向駐有重兵,延綏鎮南路副總兵張應昌就坐鎮延安城。

如今延綏總兵吳志勉去固原鎮平定亂軍,張應昌已經是延綏鎮數一數二之人,有他坐鎮延安府,劉宣當然不會輕易進犯延安。

延綏鎮作為九邊重鎮中地位僅次於宣府鎮,大同鎮的邊鎮。整個延綏鎮加上正軍、屯軍、客軍共有員額七萬一千餘人,戰馬四萬三千五百餘匹。

但是因為明末軍制敗壞,上面的文官層層漂沒,下面的軍將也學模學樣,層層剝皮吃空餉。實際的員額也只有六成,大約四萬二千餘人,戰馬只有不足一半,也就兩萬匹左右。

這四萬兩千邊軍,大部分都是裹挾的饑民和形若奴隸的軍戶。這些饑民奴隸組成的軍隊,不僅裝備極差,也沒有絲毫戰鬥的勇氣,在上陣之後幾乎沒有任何戰鬥力,往往剛一交戰,就馬上潰散而去,只能充作民夫勞力。

除了這種饑民軍戶,延綏鎮真正的戰兵,只有不到兩萬人。其中總兵吳志勉統領正兵營八千人馬,南路副總兵張應昌因為要把守重鎮延安,所以麾下的奇兵營也有五千大軍。

張應昌除了這五千精銳外,還有家丁五百餘人。這些家丁,人人都身披重甲,胯下也盡是好馬,都是用銀子餵飽的驍勇戰士。也是一股能與賽外蒙古,遼東建奴惡戰不退的真正精兵。

如今吳志勉帶兵去固原平叛還沒有回來,張應昌這支兵馬還要協防榆林城,因此無論下面多麼動盪,張應昌也不敢有出兵的打算。

如今陝西的義軍,大約有六大股,除了實力最弱,名氣最小,遠在漢中的王大梁之外,其餘五股都在陝北。

點燈子與王左掛都在清澗縣,位於延安東北。兩人本是同縣的鄉黨,一向多有來往,可以算是實力最大的一方人馬。

其次就是在延長縣的劉宣,正位於延安東面。名頭最大的王二、王嘉胤因為遭到朝廷的優先打擊,兵馬損失很大,位於黃龍山一帶,正好居於延安正南。

由此可見,張應昌現在正處於三面包圍之中,無論如何,是不敢輕舉妄動的,畢竟如果丟了延安城,他作為負責一路的副總兵,說什麼也逃不脫處罰。

延安府不可能前去,那麼只能向延川、宜川兩縣進軍,兩縣境內都有渡口,既可以尋機渡過黃河,也能打破城池,擴充實力。

這兩個縣城,延川地區人口比較稠密,比延長縣還好一些。而宜川人口稀少,戶不足三千,人不過萬人,儘管縣城可能更容易攻破,但是實力卻很難擴充。

北上南下,各有利弊,如果為了安全,那麼南下宜川無疑是一個好的選擇。如果背上延川,靠近了王左掛,可能會引來張應昌的冒些圍剿。

剛過春節,劉宣就與麾下骨幹商議好了發展方向,毫無疑問,劉宣不會懼怕風險,決定領兵攻擊延川。

延長和延川都歸延安府管轄,直線距離大約在百里左右,但是兩縣的道路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