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鳳注意到了江雪瑩的臉上因為激動而泛起了一層紅暈,不由得有些驚奇。
在她的印象裡,她一直尊崇有加的江姐似乎從來沒有象今天這樣。
“我們現在是不是應該幫他多做些什麼?”江雪瑩自言自語的說道。
“我們應該更多的人看到這本書,實踐書裡的內容。”水井說道,“而且,我們還應該從我們自身做起。”
“可惜‘少中會’那幫人,只願意搞學術研究,不願意加入到現實政治當中來。”江雪瑩聽了水井的話,象是想起了什麼,眼中現出了堅毅的光芒,“我想,該是我們想辦法爭取他們的時候了。”
當江雪瑩來到“少年中國學會”的總部的時候,一場激烈的爭論正在進行之中。
“我們學會因何而發生?乃是有數十青年同志,既慨民族之衰亡,又又受時代之影響,知非有一班終身從事社會改革之青年,不足以救吾族,於是不度德、不量力,結為斯會,以‘社會活動’為旗幟,奔走呼號,為天下倡。凡加入‘少中’會友一律不得參加彼時的汙濁的政治社會中,不請謁當道,不依附官僚,不利用已成勢力,不寄望過去人物;學有所長時,大家相期努力於社會事業,一步一步來創造‘少年中國’。如今我們反而回來了,要走回頭路,這是對本會成立宗旨的背棄!”
“可如今我們已經不能安坐在這裡研究學術了!大家看看,自民國成立之後,軍閥主政而賣國也如故,士大夫之肥家養己與醉生夢死也更有甚於昔日。若不從從政治改革轉向到了思想改造。達成改造國民性的影響,如何可能救國?”
“本會成立的宗旨,是本科學的精神,為社會的活動,以創造少年中國。基於這樣的理念,又有鑑於往日舊政治的教訓,我們才希望學會的會員們遠離現實政治,專心從事社會活動,尤其致力於思想文化的社會傳播,以此為理想中的‘少年中國’打下根基。‘少中’學會非一種綱紀嚴整、規律詳密、服從某一領袖、遵守某一主義之集團,而是一種追求光明的運動。本會堅決反對封建主義,祟尚進取,重視新知識,思想自由,不受約束,雖所持信仰亦不一致。然我會員平日言行一致,以虛偽、敷衍、放縱、標榜諸惡習為戒。故能風聲所播,全國掀動。而今卻要改弦更張,是何道理?”;
看著激烈爭論的青年們,江雪瑩想起了自己在學校讀書時的時光,心中禁不住泛起陣陣漣漪。
“少年中國學會”於1918年6月30日,由王光祈、曾琦、黎壽昌、周元、雷寶菁、陳愚生、張尚齡等人在北京發起。此後,經過長達一年的醞釀與籌備,1919年7月1日正式在北京成立。
“少年中國學會”成立不久,便將中國最優秀的青年聚集到了一起。這些充滿理想和激情的青年厭倦了混亂的時代;厭倦了朝秦暮楚的政府,厭倦了現實政治,乃至於厭倦了父兄輩的諄諄說教。他們想要用自己的力量,為混亂的中國,尋一條新的出路。
但少年中國學會的活動,一開始就堅持了會規中“不得參加彼時的汙濁的政治社會”的規定,遠離政治活動,而將主要精力放在了社會活動中,包括教育事業、出版事業、新聞事業、以及各種改造個人生活的烏托邦試驗。基於這樣的認知,歸國青年胡適打出的“二十年內不作政治運動”的宣言,得到了王光祈和學會高度的認同,王光祈宣佈:“吾人須從今日起,即以畢生精力投之於社會事業。若思想不革新,物質不發達,社會不改造,平民不崛起,所有其他一切政治改革,皆是虛想。”
遠離現實政治,讓學會有了一種與眾不同的良好氛圍。並得到了外界的高度評價,
在社會活動的基礎上,青年們先後創辦了《少年中國》月刊、《少年世界》月刊以及《星期日》週刊,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