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水車立馬製作出來,而是先讓人在靠近水渠的地方做著架設水車的前期工作。
李弘文也去趙大山家以及河邊看過了,對於趙大山的設計,他還是挺佩服的。
單純利用河水的力量就可以把水汲取出來,這個在現代的設計上可能很簡單,但是對於一些沒有學過專業知識的普通匠人來說,把它從無到有去設計出來還是比較難的。
李弘文就從來沒有想過去設計這樣的東西,他的想法就是直接用發電機和水泵。
簡單有效,但是花錢,而且花的數額很大,不如趙大栓這個只用一些功夫,用一些現有的木材和極少的錢就能夠達成的方案可行度高。
這也是為什麼趙大山從開始就沒有考慮過李弘文這個方案的原因。
對於趙大山或者說對於整個靠山屯的村民來說,花那麼多錢買這些機器,成本真的太高了,他們就算是知道李弘文願意無息借款,也不願意背上這麼大的饑荒。
這是這個時代大多數人的一個正常想法,不會輕易去背上巨大的債務。
對於這個李弘文也沒有多說什麼,畢竟只要是能夠達成種植水稻的條件,水車和水泵都可以。
水渠的修建在村裡所有人都加入進來之後,速度就快了許多,在十月中旬就正式結束了。
這個時候北三省的氣溫也開始一點點的降下來了,李弘文和徐婉晴兩個人也在籌備著回京城貓冬的事情。
“文哥文哥,之前你讓蔡哥關注的那個湘省的研究員打電話過來,說他今天坐車從那邊出發,這兩天就到咱們這邊來!”
就在李弘文跟徐婉晴商量著哪天坐車回京城的時候,有一個三兒的小弟騎著腳踏車從縣城過來告訴了李宏文一個期待已久的訊息。
“真的假的?他有沒有說坐的哪趟車?幾點到?”
李弘文聽到這個訊息,整個人都要蹦了起來,連忙追問這個小弟具體的情況。
“具體的車次和時間,蔡哥寫在這個紙上了。”
小弟從懷裡掏出一張紙條遞給了李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