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宗翰在思考宋軍這次揮兵向南是為了什麼?是準備在長江以南跟他展開會戰嗎?還是利用長江天險阻攔他們渡江? 二十五萬宋軍!完顏宗翰和完顏宗弼的軍隊加起來只有十萬人,而完顏婁室的八萬人在陝西。 完顏宗翰從來不怕硬仗,以少打多的硬仗他打的太多了,壓根不怵,即便是十萬對二十五萬,也沒有任何畏懼。 並不因為他的話兒被割掉了他就減少勇氣,相反他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渴望戰鬥和勝利,他要用勝利來洗脫他的的屈辱。 既然宋軍大軍來襲,那就先不著急去開啟封。 他知道開封有多難打,先後兩次攻開啟封,結果損兵折將沒能打下來。 上一次他們十五萬兵力,攻開啟封差不多半年毫無成果,現在再去攻打,不會比上一次有更好的結果。 所以,他更願意跟宋軍在平原展開大會戰,這比強攻高大堅固的城池要吸引人多了。 所以他決定渡江跟宋軍決戰。 宋軍是不可能主動渡江過來跟他們打的,如果想跟他們在江北會戰,那麼直接過來就是了,而不會先過江,再到建康來。 他們想等金軍渡河之後在河中攔截,或者等金軍渡河之後再圍殺。 完顏宗翰何懼之有,背水一戰這種事情,對他來說不是危險而是挑戰,他一定要在長江以南全殲二十五宋軍。 這一仗將會是決定性的,一旦殲滅二十五萬宋軍,大宋江山將無人保衛,他們金軍可以橫衝直闖,迅速佔領整個大宋。 想到這,完顏宗翰呼吸都有些急促起來。 “渡江,消滅二十五萬宋軍!” 一聲令下,金軍開始準備渡江。 可是在等待完顏宗翰的這段時間裡,金軍已經把長江附近全都搜了一個遍,甚至找不到一架木排,更不要說船隻,壓根找不到。 完顏宗輔也做了一些準備,他下令伐木拆房子打造戰船,金軍中有木匠,雖然宋朝的堅壁清野讓他們找不到木匠,但金軍中的木匠已經夠用了。 船的建造速度還是比較快,因為他們只需要能渡江的的船,而不需要能打仗的船。 長江就這麼寬,如果敵軍水師利用他們渡江的時候發動進攻,他們完全可以事先用探馬發現,然後撤回來,或者從岸上放箭進攻。 他們造出來的木船很簡陋,每一次只給能渡十幾個人,就是這樣的船,他們造出了上百艘,有一些船在渡河中途就沉沒了,淹死了不少金軍,但完顏宗翰沒有停止,繼續渡江。 他還是很緊張的,畢竟如果宋軍在他們渡江的時候攔擊,那將會是一場苦戰。 果然,他兒子完顏設也馬率領的一萬多金軍渡河成功後,天邊出現了無數的宋軍,全都是輕騎兵,從三個方向扇形朝著登陸的金軍包圍了過來。 戰鬥殘酷地展開了。 擔任進攻任務的是留守的韓世忠的後軍。 第一波進攻的宋軍達三萬,而且都是騎兵,速度很快,騎術雖然仍然與女真騎兵相差甚遠,但已經可以算得上是一支騎兵了。 能在馬背上放箭,而且射得還是比較準的,能騎馬,攻擊和防守,利用了人數上的優勢,將一萬多金軍分割包圍。 這種反戰法顯然是經過了反覆訓練出來的,宋軍用起來已經很是嫻熟。 這是趙桓要求的,因為大宋的人數遠遠超過金朝,他就是要用兵力上的優勢來彌補個人軍事技術上的劣勢。 宋軍也不是一窩蜂衝上來的,而是分波次。 最先衝上來的第一波是韓世忠的後軍三萬人,三個打一個,金軍還能勉強抵抗,可是第二波三萬人增援衝上來的時候,金軍就難以招架了。 而第一波則有序撤離,畢竟多人打一人的時候,人數是有上限的,超過上限,圍攻就沒有效率,反而相互牽制。 第二波同樣是韓世忠的水師陸戰隊,這是生力軍,第一波中受傷和力氣用盡的人就先撤離了,後面的補充上,這種車輪戰讓金軍吃盡了苦頭。 可是還沒有完,第三波宋軍三萬人衝上來的時候。 這一次是牛皋的中軍。 前面疲憊受傷計程車兵有序回撤,而三萬生力軍則車輪戰繼續痛打落水狗,金軍終於抵不住了,死傷慘重。 率領這一萬金軍渡河的是完顏宗翰的大兒子完顏設也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