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憲身上穿著鐵甲,暫時能保護他不被火燒著,而剛才鑽到泥地裡又一身爛泥,也能起到一定的隔熱效果。 他的部將們和護衛們也都有樣學樣,滾了一身爛泥,讓步護衛著他硬生生闖出了火海,逃到了河灘之上。 到了河灘,很多人都衝進河水裡,將身上燃燒的火焰撲滅。 李常憲也同樣如此,他撲到河水中,等身上燃燒的火焰熄滅之後出來,他一頭白色的花發已經燒了個七零八落,還冒著白煙,腮幫子上被火燒起了水泡。 他環顧四周,見整個九龍灘全都變成了火,這火只怕三天三夜都未必能熄滅。 因為山上全是樹木,前方一眼望不到頭,全變成了火海,往前只怕有進無出,只有下令後撤。 由於退路全都是火,李常憲只能在將領們的勸說下,脫掉了身上的鎧甲,找到了一匹尾巴被燒禿了的戰馬,牽著下了水,扶著戰馬順著水往下飄。 兩側都是熊熊大火,河水都被烤得溫熱,幸虧是流動的,他們把整個身子都沉在水中,只露出了腦袋。 很多兵士也都跳到水裡逃命,但是大量的大越士兵帶著他們的藤甲,被活活燒死在了九龍灘的山道上。 眼見火勢引燃之後,吳敏立刻下令撤退,他們利用熟悉的地形迅速的離開了九龍灘,否則大火蔓延上來他們也跑不掉。 李常憲順著九龍灘終於飄出了火海,然後上了岸。 幸虧他之前準備衝擊崇順縣,曾下令大軍原地休息,這減少了他們的損失,畢竟他們還有一半計程車兵沒有完全進入山谷,否則估計要全軍覆沒了。 在山谷外計程車兵們驚慌地望著九龍灘燃起的大火,濃煙遮蓋,遮天蔽日,驚恐不已。 後來,他們便看見他們的主帥惶惶如喪家之犬從河灘裡爬上來,一個個趕緊上前去慰問。 清點損失,發現將近五千人死在了這場大火之中,沒能逃出來。 李常憲望著滿天的大火,知道再想透過九龍灘進攻崇善縣不可能了,因為過不去。 而這火恐怕的燒三五天,等火勢熄滅,只怕宋軍的援兵就已經到了,那時再想攻打崇善縣困難重重。 宋軍守城,連金軍都奈何不了,何況他們大越的軍隊,他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大越軍也就擅長叢林戰,要想打攻城戰,比金國只怕更弱。 他有心襲擊其他的州縣,可是就算要到大宋其他州縣劫掠,同樣都要沿著這條路經過崇善縣,再到其他縣去。 沒辦法,李常憲只能放棄攻打崇善縣,往回劫掠沿途大宋邊民,只怕也能有一兩萬人。 返回大越國,沿途經過的大宋村寨,全部被大越軍搶劫,村子燒燬,所有的耕牛雞鴨財物全部搶走,村民也押解著前往大越國,有反抗的遭到當場殺害。 這些大越士兵將之前被火燒的怒火全撒在了這些無辜的大宋百姓身上。 沿途搶了十多個寨子,聚攏了兩萬多村民,強迫他們前往大越國,並將村子一把火都燒了,把能搶的值錢的東西全都搶走了。 一座座村子燃起了熊熊大火,這些百姓根本想不到,之前還與他們笑臉相迎的大越國突然兵戎相見。 先前他們還拿著茶水雞蛋,雞鴨魚肉前來為犒問這些大越國的兵士,沒想到對方調轉頭就來對他們進行劫掠屠殺。 吳敏他們撤回了崇善縣。 得知火燒藤甲兵,阻擋了敵軍入侵,大家都歡欣鼓舞。 當即派出探馬探測,得知大越軍隊已經撤回了大越,但是將沿途百姓擄走了大約兩萬大宋邊民,燒燬了十多個村寨,又都一個個義憤填膺。 距離最近的新兵營接到吳敏的求救書信之後,立刻出兵緊急趕往崇善縣增援。 與此同時,曲端的大軍趕到了。 按照原定的作戰計劃,曲端他們要在正月十五趕到邊境,開始佈防,並準備向大越進攻。 之所以這樣安排,因為按照預定計劃,在大年三十除夕之夜,韓世忠的海軍陸戰隊將會拿下永安州。 為了打大越國一個措手不及,並以最小的代價奪取永安州,趙桓採取了不宣而戰,迅速派海軍陸戰隊,趁著除夕夜永安州的百姓都出來在海邊看放燈的機會,沒費什麼力氣便殺入了城中,奪取了永安州。 這邊得手之後,北邊就可以佈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