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防護的藏兵。
這個時代沒有棉花,藏兵的禦寒基本上只有疊加亞麻布,在抗寒保暖上與宋軍的裝備那簡直是天差地別。
所以當藏兵都冷得簌簌發抖,手腳連拉開弓弩都難以做到時,而在雪窟窿裡的宋軍士兵確能輕鬆的完成弓弩裝填和射擊動作,體溫並不丟失多少。
當然這也最主要得益於他們是專門的少年軍校從小訓練出來的職業軍人,而且他們的母親基本上都是來自於高寒地帶的女子,天生就有耐受嚴寒的基因。
加上強大的個人防護裝置,使得他們就算蹲守在雪坑裡一天一夜也不會凍傷,完全可以耐受。
宋軍之所以在冰天雪地裡隱藏襲擊敵人,主要是山口的特殊地形不適合像寬闊山口那樣構築工事,依託高度鎮守山口。
因為這個山口太過狹窄,甚至連投石機都沒地方安放,所以宋軍只能如此防守。
派到這山口的也的確只有區區一萬人,但就是這一萬人牢牢守住了山口,因為山口上所有有利地形,全都被宋軍士兵搶先佔領,並且構築了個人攻勢。
這種工事主要是藏身在雪地裡,利用偽裝雪地服來躲藏身形,使得敵軍難以發現,尤其是在夜間。
但是宋軍卻可以利用雪地的反光,清楚的看見數十步之外的藏兵,從而用弩箭射殺,這一仗跟之前山口之戰相比更加兇險,因為雙方几乎是犬牙交錯的混在一起廝殺的。
不像寬闊山口那樣,宋軍成壓倒性的直接用投石機飽和攻擊,打得藏兵無還手之力,而這一次戰爭幾乎已經到了山口,才遭到宋軍的進攻。
因為宋軍沒辦法在這裡使用投石機和車床弩,但是宋軍充分的發揮了地形優勢和單兵素質,在近距離作戰中,宋軍搶佔了有利地形。
宋軍由於佔據地形優勢,居高臨下,很容易對藏兵進行有效射殺,而藏兵卻看不見宋軍,只能盲目的放箭。
只有對發現了的隱藏地點才能進行攻擊,沒有發現的地點,絕大多數只能被動挨打,甚至都找不到還擊的目標。
然後,就算發現了的宋軍,他們也沒辦法進行有效攻擊,因為宋軍相互掩護,就算發現,他們甚至也衝不上去跟隱藏的宋軍廝殺,就被交叉火力所傷了。
戰鬥從深夜一直打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