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租減息政策隨即在中原全面鋪開。 朝廷派出的巡視組相繼整出了不少典型。比如有地主就是不肯減租,甚至派家丁到百姓家搶糧食。 還有地主明面上減租,但卻要求百姓以現錢交租。而他又勾結當地糧商,壓低糧食價格,害得百姓為了交租,只得低價賣糧,相當於變相漲租子。 還有商人表面上支援減息,其實卻用日息、月息替代年息。結果經過核算之後,日息、月息遠高於一分五的年息。 還有的商人明明已經收夠利息,卻不承認此事,仍向借貸者逼債。還有商人以實物借貸,然後讓借貸者以現錢還貸,同樣也是增加了借貸者的負擔。 對此,項南也是動用嚴刑峻法。 那些不肯減租的地主,全部抄家,土地分給租戶,讓他們也嚐嚐租別人地的滋味;對於巧立名目,巧取豪奪的地主,給予罰款、打板等懲罰;對面壓低糧價的米店給予關停,老闆五年內不得重操舊業,糧店所有糧食查封送入官倉…… 那些玩弄花巧,不肯減息的高俐貸商人,處於罰沒家產的懲罰,讓他們嚐嚐傾家蕩產的滋味;對於明明收夠利息,還要繼續逼債的商人,則以反坐處之,他向借貸者逼還多少錢,就讓他賠給借貸者多少錢…… …… 這些典型案例,都由報紙刊登出來,看得百姓們拍手稱快,無不盛讚皇上英明,體恤百姓,真是功蓋三皇,德比堯舜。 而那些地主、高俐貸則是悲憤交加,睚眥俱裂。項南此舉,簡直比剝他們皮,抽他們筋,還要讓他們難以忍受,讓他們恨不能反了才好。 只不過,他們最後也只是敢發發牢騷而已,哪裡敢真的起兵造反。 畢竟現在不是以前,以前趁著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得時候,他們還能鼓動活不下去的百姓,拿刀拿槍拿鍁拿鋤,跟他們一起造反。 憑藉人多勢眾,一哄而上,還能打下幾座縣城。如果朝廷平叛不利的話,或許很快就能開啟局面。 就像宋末的宋江、方臘、田虎、王慶起義;元末的紅巾軍起義、明末的李自成、張獻忠起義等。 但現在情況不一樣。 項南的改革是有利於老百姓的,老百姓瘋了才會跟他們一起造反。而他們裹挾不了老百姓,就那麼幾個人別說打縣城,在村裡都未必能鎮得住。 再者說現在官民的武器也不同。現在他們手裡最好的槍,也就是用黑火藥發射的老土銃,打打兔子還可以。真要打縣城的話,駐守得官兵一梭子子彈,他們全都得被打趴下。 況且,項南的神武聖功他們是知道的,全天下都被他打服了,沒有能阻止他的對手。他們這些地主、商人就算有點錢,有點小權力,又能怎麼樣,還能比得上異域的那些皇帝、國王、貴族麼? 因此他們萬般無奈,在強大的壓力之下,也只能照辦。 …… 減租減息政策,在項南的強壓之下,終於得以順利推行。 而這一政策,對老百姓的實惠,是顯而易見的。 交租少了,自家吃得就多了,老百姓能吃飽,就是最好的事情。民以食為天,天大地大,吃飯最大,能讓老百姓吃飽飯,就是最賢明的帝王。 交得利息少了,老百姓手裡就有活錢了。而有了活錢之後,就能夠促進消費,對朝廷稅收都有好處。 關鍵一點是,當買地收租和放高俐貸不再如之前那般賺錢的話,那些地主、士紳、商人,自然會把錢放在其他地方。 而剛好現在做生意是最賺錢的,無論是開辦工廠,還是做貿易生意,都非常賺錢。比如棉紗廠、紡織廠、玻璃廠、香皂廠、麵粉廠、石灰廠、陶瓷廠等等,利潤都很高。 而把南方的貨物賣去北方,把北方的貨物賣去南方。把中原的貨物賣去西方,把西方的貨物賣去中原,也有非常高的利潤。 因此在這樣的刺激下,地主、士紳、商人紛紛創辦工廠,並投身到商貿領域。如此一來,大量資金流入工業、貿易領域,大大刺激了中原經濟的發展。 其實,歷朝歷代都喜歡重農抑商,而士紳名流階層,也是提倡“耕讀傳家”,因此就算是商人賺了大錢,都往往會選擇買房置地, 由此導致土地兼併日益嚴重,每代王朝末期,都是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