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為止點贊比較多的是一個普通使用者的評論——“這篇小說看得我真是揪心,反正玻璃心看到一半的時候就覺得很壓抑。不過,我一直感覺,按照一般小說的套路來講,這個結局最後應該是主角重新變回人,然後發生了一些改變,然後讓人明白了,變蟲只是讓他明白一些道理的道理……但這結局……真的猜不透啊!”
這篇評論被點贊和轉發什麼的都比較多,顯然就是說到了很多人的心坎裡。
的確,許多小說對於這樣的大變故,通常都是一種固定的套路——主角曾經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之後他突然發生了巨大的變故,等這個變故解決之後,他重新恢復,但卻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這種三段式的套路,可以說屢試不爽。
只是,這個小說一直沒有按照這個套路來發展,所以才會有很多人對這樣的一條微薄評論有共鳴。
不過在這條評論下面,很快就有人回覆——
“但我覺得,恰好是因為這個結局,才讓整篇小說變得特別深刻啊!李闊就是在描述一個人變成甲蟲之後的整個過程,還有其他所有人的各種不同的想象。這就是撕裂了所有正常的事物,把一個人放在極端環境下再去考驗所有人的人性和彼此之間的感情,所以我覺得結尾是這樣,反而讓小說更加真實可信——對,這也是這篇小說最讓人覺得有感觸的地方,明明就是一個荒誕的故事背景,但是為什麼裡面所有事情都那麼真實可信?感覺真的會發生在每一個人的身上?”
這樣的評論再次引發了其他人不同派別之間的辯論和相互衝撞,一時之間,《變形記》的網路評論也是越來越變得火熱起來,在微薄上也朝著熱門話題的方向攀登。(未完待續。)
第四六五章 備受推崇的傑作!
“一篇從頭到尾都特別黑暗的小說,這也是我近幾年來比較喜歡的小說,李闊的這些小說都還是有些黑暗,包括最開始的《藥》,然後的《阿q正傳》,再都有些絕望,但與《變形記》並不一樣。不過這些小說有個共同點,都是把人和人之間那些越來越淡漠甚至於病態的關係給揭露出來。但我個人相對來說還是《變形記》給我的壓抑絕望感更深。感覺《藥》和《阿q正傳》這兩篇小說從總體來講,四平八穩,要更好一些,但《變形記》直入最深入,讓人唏噓……”
“李闊最近的小說都特別有感染力,要不大悲,要不大喜,或者穿插,《許三觀賣血記》就是從悲到喜的過程。而現在的《變形記》,我想李闊用外國名字和外國口吻,以及外國背景甚至還是一百年前的外國背景,應該是為了避免小說太過於真實讓人不適……”
“用最黃疸的故事來展示最殘忍的真實,很難想象李闊到底是怎樣做到的這一切,不過《變形記》的確讓我看到了一種新小說型別的誕生。”
……評論在微薄上越來越多,而且參與討論的人也越來越多。
這篇小說開始傳開了。
比起其他的小說來講,《變形記》的故事是相對來說比較吸引人的。
這篇小說最開始先聲奪人,創造了主角變成大甲蟲的環境與背景,純粹從情節來講,大家會比較關心接下來主角的變化,期待著他重新變成人,然後就會被主角面臨的複雜條件給吸引,一直堅持往下看,到最後的結局……
這樣的故事結構,自然也引來了更多人的觀看與討論。
然而這篇小說很快就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而且不再侷限於這樣的大眾,而包括了許多文學理論的研究者和一些著名的文壇巨匠。
他們都發現了這篇小說裡隱藏著的那些東西,也發現了這篇小說最吸引人的地方,以及為什麼吸引人的原因。
“《變形記》是我最近幾年來甚至是幾十年來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