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0部分

西遊記》一書中也有相應的體現,例如在第九十七回《金酬外護遭魔毒聖顯幽魂救本原》中,銅臺府地靈縣樂善好施的寇洪,寇員外被強盜“撩陰一腳”踢死。按照人間的善惡理論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但是按照書中地藏王菩薩有關“寇洪陽壽,止該卦數,命終不染床蓆,棄世而來”的說法,而且寇洪又被地藏王菩薩收錄為“掌善緣簿子的案長”這一地界官吏的結果來看,則又是令人欣慰的(不過最後寇洪還是以能還陽而喜的)。

佛教的人生觀理論中,還有一個超度亡魂的說法,如某個人活著的時候沒積什麼功德,或者說做盡了壞事等因素,死了被下在“地獄”中受罪或在牲畜類中輪迴等等。而他在世間的後代、親屬等等都皈依了佛門;或者說他的後代、親屬因他活著的時候在“世間”做了一些壞事,而受到一些所謂的“因果報應”等因素,他的後代、親屬為了救拔他出“地獄”,或者說是擺脫因他的惡孽而受到的一些“因果報應”等等,要做“法事”(道教也有類似的禳解之術,稱為“醮事”。因宗教用語互用,道教或佛教的禳解之術也都有“法事”和“醮事”的稱謂)來禳解,以救拔(實際上是指做“法事”的和尚或“醮事”的道士有通達“陰曹地府”的能力和影響,將事主的善意告知給“陰曹地府”的官員,然後“陰曹地府”的官員將這些下在“地獄”中受罪或在牲畜類中輪迴的魂靈暫緩其“果報”,發配他到好人家投生,給他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亡魂。無論是做“法事”還是做“醮事”。於事主而言,都是要花費一定錢糧的。有的甚至於向寺廟佈施大量錢財。以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這種帶有迷信色彩的宗教行為,實質上是一種圈錢的方式而已。因為無論是佛門或者是道門,其宗教理念再超凡脫俗,其弟子們畢竟還是擺脫不了吃飯、穿衣這類俗務的。

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佛教也有自己獨到的理論,如稱父子是緣,夫妻是緣,前世有債,今生有緣,不是索債,就是還債等等。佛教的這些人生觀理論,正是由於其“三三行”、“因果”說、“報應”論等等這些龐大和繁雜的學說,在解釋社會現象、人生理唸的獨到之處,從而使其在平民階層有著廣泛而久遠的影響。

佛教中所說“天界”,是佛教信徒們今生為之苦修,以求來世居住在那裡的無生無滅的聖境。佛教的“天界”起初為“西天極樂世界”,後來在和道教為爭奪信徒而跨越千年的鬥爭和發展中,其天界也擴延為整個周天,但“西天極樂世界”仍為其“天界”的中心體系,中樞系統。證得佛果,涅槃成神來到“天界”中的“西天極樂世界”這裡才算“三三行滿”。

《西遊記》中的須菩提祖師為何方神聖(十五)

按照佛教的說法,無論什麼樣的(從中土神明、道教神明中拉來的神明在這方面可能有不太明顯的說法)神明,特別是佛門中“佛陀”、“菩薩”這些高階別的神明,都必須經過“三三行滿”的過程才能成就。這“三三行滿”指的是隻有以“前世、今世、來世”的方式在“天界、人界、地界”輪迴一次或多次,才能功德圓滿,從而成就為佛教的神明。在這方面,釋迦牟尼佛祖也不例外(關於釋迦牟尼佛祖的說法也有許多版本,如做王子時的形象被後來的信徒們敬之為“思惟菩薩”;“思惟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祖的另外化身等等,說法眾多紛紜。總之,釋迦牟尼佛祖以“三三行滿”的方式輪迴了一次,就成就出了“菩薩”和“佛陀”品階的神明)。

按照唯物主義的觀點,我們認為人只有“今世”,“前世”、“來世”之說都是荒誕不經的,但是做為唯心主義產物的宗教,經過其信徒們的粉飾和潤色,都有龐大的理論系統,並且歷代都有一些知名的理論家。佛教也不例外,對一些大神明,都有眾多的理論描述。

這裡仍以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為例,來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