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8年內,央視的紀錄片沒有破一的。最好的成績,是04年的《河西走廊》,那片子的收視率最高是075。”
“這麼低?我記得你們奧運會的紀錄片收視率挺高來著。”
“072。”
許鑫微微搖頭:
“就這已經很高了。別的不提,你看《河西走廊》,現在豆瓣評分97,幾乎0差評。紀錄片嘛……其實收視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透過鏡頭記錄了什麼,以及明白了什麼。說白了,紀錄片就是“真實”,它在表層意義上,記錄,要大於一切。至於深層意義上面,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所以不用看收視率,沒意義。這片子又不收費,等連續7天播完之後,就會出現在網際網路上。就像是課本知識一樣,我們該重視它會產生怎樣的深遠影響,而不是一些成績。”
“……”
說老實話。
楊蜜一時間竟然有種在學校聽課時的感受。
彷彿老公成為了臺上的老教授,給自己這個大學生講課那樣,一點點的灌輸知識點……
好奇怪啊。
要是平常,她估計會吐槽“得嘞,萬一收視率砸鍋,您老人家也有藉口了”,可這會兒見老公說的認真,她一時間竟然無言以對。
不敢。
怕老師懲罰自己……
然後吧……
她忽然腦洞大開。
嗯。
決定了。
今晚自己這個壞學生……該被老師體罰一下!
想到這,她美滋滋的露出個笑臉來。
看的許鑫心裡有些發毛。
這是咋的了?
不過很快,一陣“噔、噔~噔!噔~噔~~~”的動靜閃過,對於一家人來講,耳熟能詳的bg,搭配之前看到時,並沒有的片頭畫面,出現在電視上,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出品人:胡佔汎
總監製:羅銘
監製:張寧……
“你的名字咋出來這麼晚啊?”
楊蜜有些無語了。
許鑫聳聳肩:
“電影都得先出現出品公司,接著才是導演,你急啥?”
在倆人的對話聲中,伴隨著畫面裡各種有關於美食的片段,終於,一行字緩緩的冒了出來:
“總導演:許鑫”
這個畫面不僅僅一家人看到了,許許多多守在電視機前的人們也都看到了。
看到了。
確定了是許狗拍的無誤。
再接下來……
就是帶著些許的好奇心,靜靜等待這聽起來異常舒適的bg片頭放完。
他們很迫切的想要瞧瞧……許狗到底搞出來了一部什麼樣的紀錄片了。
……
9點50。
伴隨著最後一個鏡頭,那在燈光下如同龍鬚一般順滑,麵粉如雪花一樣灑落的鏡頭,預告著下一集的主題“主食”的結束,整部片子放映完畢。
雖然已經看了許多遍,但楊蜜依舊意猶未盡的抿了抿嘴。
然後迫不及待的拿起了手機。
網路時代的資訊時效性異常發達,以前大家在看到某些電影、電視劇,或者一些節目有什麼想法時,只能和周圍的人說,或者往電視臺寫信表達自己的觀點。
可現在卻不用了。
各種聊天工具,群組足夠支撐著每個人可以在第一時間發表自己的觀點。
而微博這個軟體,顯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登入微博,她本來想直接搜尋話題的。
但猶豫了一下,還是點開了熱搜榜。
然後眼睛瞬間瞪大。
舌尖上的天朝